朕每每想起元延三年(前10年)那个冬至日,长信宫中那场家宴,就觉得心如刀绞。那时王莽身着崭新的朝服,在席间侃侃而谈,满座王氏子弟频频附和,而朕这个天子,倒像是来做客的外人。
王氏五侯的崛起:
1。王凤:朕的舅舅,建始元年(前32年)任大司马大将军,首开专权之端
2。王谭:河平二年(前27年)封平阿侯
3。王商:同日封成都侯
4。王立:同日封红阳侯
5。王根:同日封曲阳侯
6。王逢时:同日封高平侯
那一日五侯同封的盛况,至今仍是长安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未央宫前车马如龙,赏赐的珍宝堆积如山。朕站在高台上,看着他们志得意满的样子,心里却涌起一阵寒意。
朕的挣扎与妥协
朕并非没有尝试过制约外戚:
永始元年(前16年),朕欲任命刘歆为侍中,王凤竟以"白虹贯日,恐有不祥"为由阻拦。朕气得当场摔了玉如意,却最终不得不收回成命。
阳朔二年(前23年),朕暗中支持京兆尹王章弹劾王凤,结果:
—王章被下狱处死
—朕被迫"赐凤玺书",向他道歉
—王凤更加肆无忌惮
最让朕痛心的是建始三年(前30年)那件事。朕发现王商(成都侯)私自穿凿长安城墙引水入府,勃然大怒要治罪。结果母后竟在长乐宫绝食相逼,朕只能作罢。
王氏的嚣张气焰
他们越来越肆无忌惮:
王根,的府邸堪比皇宫,其中"土山渐台"仿照未央宫而建
王商,在府中开凿大池,行船击鼓,号称"昆明池"
王谭之子“王莽”,表面恭俭,实则野心勃勃。
记得有一次朕微服私访,路过王根府邸,听见里面传来编钟雅乐。侍从告诉朕:"曲阳侯今日宴请宾客,用的是天子礼乐。"朕气得浑身发抖,却只能装作没听见。
朕的苦衷:
后人或许会问:为何不干脆废了王氏?
1。孝道所困:母后在世,朕不能不顾及她的感受
2。朝局所限:王氏党羽遍布朝堂,牵一发而动全身
3。性格使然:朕终究。。。不够狠心
绥和元年(前8年),朕病重时,王莽在病榻前殷勤侍药。那时朕就明白,这个看似恭顺的年轻人,才是王氏中最危险的一个。可惜。。。朕已无力回天。
最后的醒悟:
临终前,朕将传国玉玺交给定陶王时,看着他稚嫩的面庞,突然想起当年自己即位时的雄心壮志。如果。。。如果当初朕能狠下心来,是不是就不会有今日之祸?
(长叹一声)可惜历史没有如果。王氏专权,终致王莽篡汉。这个罪责,朕。。。认了。
后宫之事朕的悔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许皇后的恩爱情深
一、建始元年(前32年)的春日,朕与许氏大婚时的场景犹在眼前。那时她还是个羞怯的少女,在合卺酒时紧张得打翻了酒杯。朕笑着安慰她:"朕与卿要白头偕老,何必在意这些虚礼?"
许氏温婉贤淑,每日清晨必亲自为朕整理朝服。记得有一次朕染了风寒,她竟在寝殿外守了三天三夜。那时朕常对她说:"待朕有了皇子,定要立为太子。"
二、渐生嫌隙的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