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身份?”
“他就是个平民而已,没什么特殊身份。”
郑元璹摇头回道。
话音刚落下,他又改口道:
“说此人没有特殊的地方,也不对。”
“此人虽然只是平民,但却是简在帝心,对朝廷有大功劳的人。”
说完,郑元璹苦笑一声,为自己之前的误判懊恼不已。
如果早知道陛下对李逸如此看重,他绝不会同意自己大儿子郑世明让人去绑架李逸逼问烈酒酿造方法与香水配方的做法。
可惜,他现在知道得太晚了,大错已经造成,他们荥阳郑氏也付出了代价。
听完郑元璹的话,郑世明讶然出声:
“简在帝心?就因为李逸向朝廷献上了曲辕犁?陛下就如此看重曲辕犁吗?”
“没错,陛下亲口对我说,李逸发明曲辕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并且,李逸立下的功劳,不止于此。”
说到这里,郑元璹再度苦笑一声,接着说道:
“在发明曲辕犁之前,李逸还向朝廷献上了‘吐蕃威胁论’之策,据陛下所言,正是得到‘吐蕃威胁论’的提醒,我大唐才得以及时发现吐蕃暗中吞并吐谷浑的举动,并将吐蕃赶出了吐谷浑。”
“李逸身在长安,怎么对数千里之外的吐蕃如此了解?”
郑世明更加惊讶了。
他还没有进入朝堂为官,这还是第一次听郑元璹说起这些事。
郑元璹摇头回道:
“不知道,或许是此人真是眼光见识独到吧。”
“既然如此,陛下为何不招李逸入朝为官了?”
郑世明很不能理解。
如果不是因为这一点,他也不会轻视李逸,更不会贸然让人去绑架李逸。
“不知道,天心难测,陛下的心思,谁又能真正猜得到呢?”
郑元璹叹息一声。
闻言,郑世明沉默片刻,略过关于李逸的话题,开口问道:
“那阿耶您真要自请致仕?咱们荥阳郑氏如今在朝堂本就实力不够雄厚,您若致仕了,就更薄弱了。”
“不致仕不行啊!”
郑元璹长叹一声。
他何尝不知道这一点,但形势所逼,他别无选择。
“这一次,我们确实被陛下抓住了把柄,虽然下面的人会扛下罪责,但管教不严的责任,我是躲不过的。”
这一点,其实只是郑元璹的托词,更真实的原因,是他在朝堂上犯的过错被皇帝抓住了。
停顿了一下,郑元璹继续说道:
“再者,一直以来,陛下本就对我门阀世家多有不满,这一次,未必没有借题发挥,趁机打压我们荥阳郑氏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