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盛公公,便抬起了自己的右手,以搬手指的形式,为武植分析了起来。
“金国使臣一伙。”
“他们的主张是,要与咱们大宋朝联合,从而一举消灭辽国。”
“虽然他们给出的价码很诱人,那就是一旦此事成了之后,就将燕云十六州赠于我朝。”
“那辽国使臣,也可以算作一伙儿。”
“他们所要求的条件,则是与那金国使臣相对的,就是要求我朝,与辽国合兵一处,然后一举灭掉大金国!”
“答应事成之后,便与我朝平分其地。”
“除此之外的一伙,就是主战派。”
“在这当中,又以种师道、种师中两兄弟马首是瞻。”
“他们两兄弟,以及麾下的众位将领,所给出来的方案就是,无论是辽国还是金国,都是狼子野心,万万不可以轻易与之结盟。”
“当下,应该加紧训练兵士,打造武器,时刻备战。”
“若他们两国,一旦有侵犯大宋朝之举动,那便立刻挥军前往,与之决一死战。”
“再有一派,就是以蔡太师为主、高太尉、童枢密等人为辅的主合派系。”
“他们一直以来的言论,都是以和为贵,并且极力推动,分别向金国和辽国派出使臣,以安抚他们攻伐他国之决心。”
“至于那最后一个派系,所持之观点,就有些一言难尽了。”
“其主要的代表人物,除了当今官家之外,就是宿太尉了。”
“他们二人所持的观点,就是综合上述几派观点之所长,哪些对大宋朝有利就采纳哪些。”
“至于具体的实施方案嘛,则是讨论了好久都没讨论出个结果来。”
当盛公公说到这里的时候,便一脸无奈的叹了口气。
“你能想象吗?”
“每日上朝之后,就是这几大派系的轮番口水仗。”
“在这其中,还夹杂着金国使臣与辽国使臣的叫嚣怒骂。”
“原本庄重肃穆的早朝,现在已经变得跟菜市场无异了。”
当武植听完了盛公公的垂头感叹之后,心中的感慨,也是一浪高过一浪。
其实,文主和武主战这个基调,是自古以来都存在的一种现象。
因为,一旦皇帝要求和解的话,那么文官就有了用武之地。
凡是和谈,总会运用到那些口若悬河的文人。
当皇帝派那些文人,去跟他国和谈的时候,那些文人也会尽可能的为本国,争取更多的利益。
那样,就等同于为国家立功了。
到时候,受封领赏,也是理所应当的一件事儿。
因为主和这件事,会跟那些文人集团的自身利益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