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过程中,胡亚平再次亲切的口气问询几位老干部,生活上有没有什么困难。
犹豫了片刻,李成华的老丈人张口向胡亚平提及了自己女儿能不能趁着这次市里调整干部的机会,动一动的要求。
既然老干部张口提出来了,胡亚平自然是要给面子,当即吩咐办公室主任,把这件事给办妥当了。
老爷子说着话之前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老爷子的心里,把李成华的个性看的准准的,认为此人是扶不起来的阿斗,再怎么抬举也没用,有机会还不如多抬举抬举自己的女儿,到底女儿是马家的人,有出息了,马家也光荣。
老爷子这么考虑,根本就不知道组织部按照市委书记胡亚平的话操作后,将会出现是模样的结果,反正也是扔一竿子,打一瓢的事情,成了就成了,不成的话,大不了再跟领导多提几次。
分管干部的副部长把名单给钱部长过目的时候,钱部长想到上次黄一天说的那个李成华似乎没有,虽然不是提拔,黄一天原本是让李成华兼着副县长,这样的安排对李成华个人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既然胡亚平没有提起,那么钱部长要是主动提起,那么别人还以为自己拿了李成华多少钱。关键是钱部长根本一分钱没有拿,他自然不可能这么做的,于是给黄一天打了电话,说了这个事情,那就是最近干部要调整,李成华的事情需要操作,否则,这次就没机会了。
黄一天听钱部长这么一说,心里很是吃惊,他记得自己提醒过李成华,让他背地里使点劲,难道这个李成华没舍得花钱套关系?
黄一天打了个电话给李成华,问他,上次和你说的最近干部要调整的事情,让你想办法进入推荐名单,你到底有动作没有?
李成华说,找了,那边也答应了。
黄一天说,狗屁,现在得到准确的消息,根本就没人打招呼,快点,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了。
李成华挂了电话,也有些一头雾水,老婆明明答应的好好的,怎么后来又变卦了?
他心急火燎的赶到了老婆单位,当面质问老婆,这次的干部调整,不是说帮助,为什么名单上没有自己。
老婆尽管有些心虚,却还是嘴硬说,不可能,自己和父亲说了,父亲说一定会帮助的,你的消息是不是有错误。
李成华说,这消息绝对的准确,你问问老爷子,是不是没有帮助,如果是这样,我还得想办法。
老婆知道李成华看重的是什么,当着他的面,赶紧给父亲打了电话,问了这个事情?
父亲说,你的事情已经让我很为难,现在李成华又要调整,我怎么能照顾那么多。
这么一说,李成华的老婆知道老爷子的确没有帮助,于是脸色有些黯然的对李成华解释说,或许,老爷子也是力不从心。
此刻的李成华哪里还听得进老婆的解释,他心说,这种时候才说不帮忙,这不是把人往死角里逼吗?李成华当着老婆的面,不敢骂出声,心里却早已骂开了。
李成华心里骂道,老家伙,等到老子上台了,有一天到你的位置一定让你这个老家伙知道老子的厉害,现在老子忍着,看你这个老不死的,还能有多长时间的得意。
从老婆的单位出来后,李成华有些沮丧的如实向黄一天汇报说,黄县长,本来指望老岳父的,可是老岳父竟然没有帮助,看来这次是没戏了。
黄一天在电话里沉默了一会说,我黄一天做事从来都是说一不二,既然现在时间紧急,你听我的,咱们一起努力试试看,不管成不成的,总不能就这么放弃。
听了黄一天的话,李成华感动的不知如何是好,总算是又抱上了一根救命稻草般,李成华在电话里连声道谢。
黄一天很理智的口气对李成华说,现在还不到说谢谢的时候,这样吧,你立即准备一样东西,值钱的古玉,一定不能假,贵一点是最好的,我帮助你亲自去跑一跑,说不定有用。
李成华此刻除了点头忙不迭的说谢谢,根本说不出别的话来。
挂断电话后,李成华立即赶到普安市最大的古玩市场,找到了熟悉的老板,毕竟他以前在浦和区做公安局长,还是很有实力的,所以那个老板很是客气的。听了李成华的话后,问:
“李局长,买玉是送人还是自己收藏?”
“送朋友。”
他点点头,从内室小心翼翼捧出一个锦盒,打开一看,是块半月式的古玉,上面有三个孔,型优美简拙,好比一件小型艺术的雕塑品。
看他慎重的样子,知道一定价值不菲。
徐老板介绍道:“这东西来自瑶山,这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中玉器的代表,绝对的珍品,是当时流行的饰件,在李局长面前不敢有假。”
“难道现在假货很多?”
老板点点头,“玉石价格上涨很快,一些人觉得有利可图,就大量仿冒,真正的古玉很少,现今坊间所见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玉器,可说绝大多数都是用人工方法急速钙化的伪古仿品。钙化部分密封,不见本来的玉质,而且玉表几乎平如刨板。真古玉表面很少磨得平整的,中间总有多多少少的隆起,近缘处较薄或有坡。现在造假者一般用焗炉或微波炉焗成的‘石灰沁’显得极不自然,与经历数千年地热慢慢地沁蚀而成者有很大差别。”
他拿起玉佩边说边指给李成华看,“近现代的仿品大多数仿璧、琮、镯、珠、锥形器、斧、钺等形制,较少仿一些特异造型的良渚文化古玉。如三叉形器、冠形器、半圆饰、新月形饰、端饰、柄形器、带勾、神人兽面纹透雕牌饰、钺冠饰等,这些良渚古玉仿制很难,这件就是三孔新月形饰。”他既然主动和李成华套近乎,相信不会骗自己的,问道:“什么价?”
“这是我十年前收的,当时花了十七万,既然是李局长要,你就给个原价吧。”
“这怎么好意思?三十万,怎么样?也不能让徐老板做亏本生意啊。”李成华想到十年物价也比这涨得快,三十万应该不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