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打乒乓球对眼睛好
“乒乓球”是我们的国球,它以很强的娱乐性吸引了众多的爱好者。可是,你知道吗,打乒乓球对眼睛还有好处呢!
机器长期不用会生锈,肌肉不常用会变得无力,眼睛也一样。乒乓球运动的好处就在于它使眼睛的各部分时刻处于运动中。由于运动员要根据球落点的远近果断采取行动,这时眼睛的各个零件处于备战状态,准备随时调整变形以保证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远近不同的球。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眼睛的大致结构,以便更好地了解它对远近不同物体的调节过程。
我们通常所说的黑眼仁叫虹膜,它中间的小孔叫瞳(tóng)孔。功能类似于照相机的光圈,可以随着光线的强弱扩大或缩小。在瞳孔后边有一个扁圆形透明体,叫晶状体。它通过大约七十条悬(xuán)韧(rèn)带与睫(jié)状肌相连,前面较平坦,后面较凸起。它的性质有些像橡皮筋,可以被拉长和缩短,功能是把外界物体的光线会聚到一点形成像,这个像将呈现在眼中的屏幕——视网膜上。人眼能看清远、近物体主要是瞳孔大小变化和晶状体形状变化的功劳。
当人看近物时,由于物体反射人眼的光线较强,瞳孔缩小。同时,通过连于晶状体的悬韧带和睫状肌的一系列工作,使晶状体放松凸起,使物体成像于视网膜上。
看远物时,则与之相反,瞳孔放大,晶状体被拉紧而使它会聚光线的能力变弱,使像成现于视网膜上。
这一调节过程是在大脑这个指挥部的控制下,大家协同工作的结果。不断的运动使我们的眼部肌肉处于灵活状态,而有利于眼功能的维持。
知识点:战备状态、调节、成像、运动
为什么有的人会成片脱发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一头乌黑漂亮的头发,这样不仅美观,而且还可以对我们头皮起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有时我们会发现,有的人头发成片成片地脱落,这时有些人就会说这是“鬼剃头”,难道这个世界真的有鬼吗?它还会给人剃头吗?
其实所谓“鬼剃头”只是一种人体的生理现象,有它医学上的原因。也就是说,我们每天都会掉一些头发,这是很正常的,然后还会有数目差不多的头发长出来,所以我们头发的数目基本上是不变的。
但是如果在一些特殊的条件下,就会发生一些意外。头发的生长就像花草一样,花草需要大地供给它们养料,而头发则需要从血液中获得营养。如果一个人长期缺乏营养,或者是患病,而不能给头发提供足够的营养,造成头发营养不良,这时头发就容易脱落。另外,一个人的精神状况也会影响头发的生长,如果一个人因为有事而变得烦燥、焦虑、多疑、精神高度紧张或兴奋,就会使神经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因为我们所有的活动都离不开神经系统,即使头发的生长也受神经系统控制,所以神经系统如果出了问题,头发的营养供应也会发生障碍,从而影响头发生长,使它过早脱落。
知识点:生理现象、营养、神经系统
为什么手冻僵了不要马上在火上烤
寒冷的冬季,当你的手被冻得发麻、僵硬的时候,见到温暖的火炉或者取暖器,你一定会迫不及待地把手伸过去取暖。可是,就在你暖手的同时,你的皮肤颜色也在迅速地由白转红,最后变紫,而且还伴有胀疼的感觉,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我们的皮肤在受到任何刺激时,位于表层的血管总是最先作出问答,然后深层的血管才慢慢地受到刺激产生反应。因此,当你的手遇到冷的刺激时,表层的血管会首先收缩,以防止身体里的热量向外散失,这就好比大冷天你从室外来到屋里,要赶紧关好门防止屋里的热气散出去一样。如果几分钟内手接触的空气变暖,血管会在热的作用下膨胀,慢慢地舒张开,同时,向血管里的血液传递热量,此时血管因为有弹性能够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可是,如果手继续冷下去,除了表层的血管要继续收缩下去外,随着冷刺激不断向皮肤深层传递,深层的血管也会产生收缩以防止体内温度继续散失。而且,这种冷刺激的时间越长,深层血管收缩的时间也就越久,超过一定的限度,血管便像被绳子系住了一样,血液不再流通。因此,血流不到的地方的皮肤便开始发白、发冷、发麻,并且这种血管的痉挛(luán)现象很难消除。
这时,你如果把冻僵的手马上伸到火热的取暖器或炉子旁,或者是把手浸在热水里烫一烫,因为温度很高,手表层的血管便马上受热扩张以吸收热量,表层血管的血液逐渐流通了,而深层血管却仍处于痉挛的状态。如果你继续用火烤下去,表层血管的血液会逐渐地向深层血管集中,这时你的手会由白变红。血液在这里汇集,可是进来容易出去难,因此,充血变成了阻血,皮肤由红变紫,时间一长,发生血阻的地方因为没有新鲜的血液流入,缺少氧,皮肤就会生冻疮,甚至还会坏死。
所以,当你的手冻僵时,千万不要在火上烤,在热水里烫,而应该让手的温度逐渐升高,最简单易行的办法便是两只手相互搓(cuō)一搓,让血液流通顺畅。
知识点:皮肤、血管、阻血
为什么血型不合就不能输血
输血,是近代医学的巨大成就之一,在很多情况下,输血对抢救病人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人的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但它们是如何划分的呢?是根据红细胞内的凝集原和血浆中的凝集素的不同来区分的,A型血的红细胞内含有凝集原A,血浆里有凝集素β;B型血红细胞内含有凝集原B,血浆里有凝集素α;AB型的红细胞内既含凝集原A又含凝集原B,而血浆里一样凝集素都不含;而O型血红细胞里不含任何凝集原,血浆里有凝集素α和β同时存在。
输血前必须经过化验,只有血型相同的人们之间,才能进行输血。如果血型不合,会引起血液凝集反应,红细胞皱缩变形,严重的会引致生命危险。
那么凝集反应是如何引起的呢?我们假设凝集原A和凝集素α,凝集原B和凝集素β是两对敌人,遇到一起时就会产生矛盾——产生凝集反应。
输血时输入的血浆中凝集素可被体内大量血浆所稀释,不会起很大作用,然而红细胞中的凝集原就不同了,输入血液后,它会到处走动,兴风作浪,遇到“敌人”就会出乱子。所以我们上面所说的血型主要根据红细胞里凝集原决定。
现在该明白为什么血型不合就不可输血了吧。所以要进行输血时,一定要先弄清自己的血型。
知识点:凝集原、凝集素、凝集反应、红细胞
为什么人早晚不一样高
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的年龄,身高在一天天地增长,这是很正常的变化。这种变化通常是缓慢的,需要日积月累才能看出来。但是,如果你在一天中量过两次身高,早晨刚起床量一次,晚上临睡前量一次,你会发现,这两次的身高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而且,晚上量时你不是长高了,而是变矮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原来,身高的这种变化与生长发育使身体长高是不同的,它主要是由脊柱长度的变化引起的。脊柱位于背部的正中,它并不是一根僵(jiāng)直的柱子,而是类似于九节鞭的结构,由一节节的骨头连在一起,骨与骨之间能够相对运动,这样,才能保证躯(qū)干能够前后左右弯曲、扭转。这一块块骨头分别是24块椎(zhuī)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这26块骨再由软骨、韧带和关节连接成长链,就构成了脊柱。使身高早晚发生变化的,正是连接这些骨的结构之一——软骨的变化造成的。
在每两块椎(zhuī)骨之间,有一块圆盘形纤维软骨,相邻椎骨正是借助纤维软骨盘牢固地连接在一起的,我们称它为椎间盘。所有椎间盘的总厚度约占脊柱全长的14。椎间盘有两部分结构:盘的中央部分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叫做髓核;盘的周围部分,无数层纤维软骨构成一个个圆环形的套子,一层层套在髓核外面,限制髓核向周围胀出,这部分称为纤维环。髓核和纤维环共同作用,使椎间盘既坚硬,又富有弹性,在承受压力时被压缩,除去压力后复原。白天,由于重力的作用,椎间盘不断地受到挤压,就像弹簧垫一样被渐渐压薄,使整个脊柱的长度缩短;夜晚,卧床休息,“弹簧垫”除去压力,经过一夜的睡眠,椎间盘有充裕的时间慢慢恢复原来的厚度。所以早晚身高的变化,是重力使椎间盘变形的结果。
知识点:身高、脊柱、软骨、重力
为什么吃饭时不要说话
“吃饭时不要说话”,家长常会这样告诫孩子。你知道为什么吗?
这就牵涉到人体的结构——咽喉。人们常用“咽喉要道”来形容一个地方的重要性,足见咽喉有多么重要。
咽喉是从鼻孔到气管的通道。“咽”在上,是由鼻孔到喉的通道;“喉”在下,是咽到气管的通道,因为它们离得很近,又经常协同工作,所以统称咽喉。
人的咽喉上通鼻腔和口腔,下接食道和气管,是空气和食物的必经之路,真可以说是四通八达。在这其中有一个调度员——会厌软骨,当咽东西时,气管会被会厌软骨盖上。这样,食物就能顺利地进到食道里,而不会进到气管里。呼吸时,鼻腔和气管都打开,会厌软骨盖住食道,气流便可以流畅地进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