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这样一来,假若……我是说假若啊,假若那架串啥式的加速器真的到了咱们的手里,咱们就能直接开始对应的实验了。”
&esp;&esp;虽然李觉对于这些理科类的概念有些陌生,介绍起来的时候磕磕绊绊的。
&esp;&esp;但徐云却清晰的听到了他话里的一个词:
&esp;&esp;应用物理研究所的……二科室。
&esp;&esp;如果李觉所说的数字没有问题,那这岂不是……
&esp;&esp;想到这里。
&esp;&esp;徐云便猛然低下头,朝自己手里的文件看去。
&esp;&esp;果不其然。
&esp;&esp;只见此时此刻,第二页文件的开头赫然写着几个大字:
&esp;&esp;《华夏物理研究所二部人员拟调任名单(终稿)》。
&esp;&esp;华夏物理研究所二部。
&esp;&esp;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拗口,但它在后世却有个传播度极广的名字:
&esp;&esp;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esp;&esp;没错。
&esp;&esp;这个所谓的物理所二科室,便是理论物理所的前身。
&esp;&esp;早先提及过。
&esp;&esp;这年头国内理论物理的研究要相对滞后很多,例如朱洪元等人的层子模型课题,还是靠朱洪元联系了两家高校才搞起来的一个小组。
&esp;&esp;华夏的理论物理所要一直晚到1978年才会正式成立,在此之前那些理论人员主要分布在四个地方:
&esp;&esp;第一个自然便是221基地,也就是所谓的二机部九局、中科院第九研究所等等。
&esp;&esp;等到原子弹爆炸成功,九局便会搬迁到川省,先后改名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以及工程物理研究院,最后改名九院。
&esp;&esp;后世的九院依旧“健在”,并且设立有12个研究所以及7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esp;&esp;第二个地方嘛,则是中科院的数学研究所。
&esp;&esp;没错,数学研究所研究理论物理,当时的兔子们就是这么不规范……
&esp;&esp;这部分的典型代表便是张宗燧院士和冯康院士,他们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挂靠在数学所名下的。
&esp;&esp;第三个地方则是中科院的近代物理研究所,也是原子弹研发项目中的一个分部。
&esp;&esp;它的原身是燕京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来由杨澄中带领了十多位专家去金城成立了金城物理研究室。
&esp;&esp;接着金城物理研究室与613项目合并,组成了金城的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esp;&esp;这也是为啥后来金城那边会有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的原因,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就是直接在近物所的基础上建立的。
&esp;&esp;而除了以上三者之外。
&esp;&esp;最后一个理论人员分布的地方便是这个的物理所二科室了。
&esp;&esp;在物理所二科室工作过的院士足足有十四位之多,堪称大佬云集。
&esp;&esp;例如在徐云面前的名单上,便可以看到不少神人的名字:
&esp;&esp;胡宁、朱洪元、于渌、郝柏林、戴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