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因为盛长柏的身份,盛紘要避嫌不适合去礼部,还是在工部任职,就给盛紘安排了这么一个美差。
说实话,没有去礼部,还是盛紘沾了便宜。
礼部,太常寺,太常礼院,三大部门,那么多的官员,都要为储君的册封大典操持,盛紘混在其中,就是一个喽喽,哪有单独为储君修缮宫室显眼露脸。
大周为什么有这么多部门,都管朝廷礼制的事情。
当然还是老赵家皇帝的帝王心术,就是没甚权利的礼制,皇帝也要多部门管理,分权而治。
手下多点人,多开点工资不怕,没钱了可以想办法搞钱,就怕朝臣手中的权利过大,出现权臣的情况。
不管怎么样,盛紘去修缮东宫,都算一件好事,不管老赵家哪个孩子上位,都得念着修缮了东宫的盛紘一分情。
“恭喜父亲,贺喜父亲,官家交给父亲如此重任,足见对父亲的信任。”
士大夫的虚伪,就是盛长柏是为了盛紘即将要升官了恭喜,也不好直给。
“还是要把差事办好要紧。”
盛紘摆手说道,话很稳重,但是盛紘脸上的笑还是止不住的。
“柏儿,你近日也要去盯着册封礼仪去吧?”盛紘笑完了之后,追问道。
“是,官家也有传话于我。”
盛长柏这个御史,主抓礼部,当然也不可能错过册封储君的这种大事。
现在的老皇帝已经在位了四十多年,朝廷上已经没有经历过册封储君仪式的老臣。
再一个大周立国时间毕竟还不长,没有经过几次立储的事情。
就是仅有的两次储君册封,也因为大周朝立国之前,经历了很长时间的乱世。
前朝的仪官传承和典籍,遗失了许多,册封的仪式也就不够完善。
现在大周承平几十年,又从民间各处,收集起来了许多的先人典籍。
当然要按着古礼,也就是周礼结合前朝的礼仪,把大周朝储君的册封大典完善起来。
这一次完善好,成为定制之后,以后操办储君的册封大典,就能轻松许多。
但这次册封储君的大典,筹备起来就很复杂了。
一群的礼官,要翻越无数的典籍,总结出一套大周朝的册封礼仪。
盛长柏过去监督,主要是为了挑刺,不需要知道怎么做是对,只需要知道怎么定是不对的就行,和自己大喷子的职业很符合。
盛长柏干这个,其实就不算有什么大功劳了。
各种仪式,就算给储君长了面子,也不是盛长柏提出来的,盛长柏哪有什么功劳,就是一点苦劳。
事情办好了之后,功劳都不一定能让盛长柏省下一年的磨堪时间。
“那你一定要尽心的办差,把差事办好,储君的册封大典,全天下的人都会盯着看的。”盛紘日常勉励了一句道。
“是,孩儿一定用心办差。”
盛宅里面这么多的下人,人多口杂的,说不定哪个就会把家里的话传出去。
大周朝的皇城司,作为皇帝的耳目,虽然不如后世的锦衣卫,东厂那么无孔不入,凶威赫赫。
但是大周朝的皇城司,和这些部门其实做的是同样一类事情。
所以就是在家里,对皇帝的态度也一定要端正。
当然了主要是盛长柏说话要注意,受过完整士大夫教育,有着完整士大夫三观的盛紘,骨子里面肯定是有几分是忠君的。
盛家毕竟也切切实实的得到了老赵家不少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