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精干的飞行员之外,同行的男女老少十二人中,最大那位老哥们都健步如飞。
八十岁扛枪上北极圈来干北极熊,还不忘带着十三岁的小姑娘。
这民间的战斗力,实在澎湃。身处北极,荣克都感觉有点热。
更热的是地堡,一开门就是一股暖风直接糊脸上了。
没人热烈欢迎,就是出来仨大胡子,与加州猎熊众的领队和熟人拥抱了几下。
说的鸟语荣克也听不懂,小亨德森介绍的时候才知道仨人都是挪威人,不知道怎么藏加拿大北面了。
猎熊众跟着挪威胡子三人组,进了地堡。
一进去,门一关,温度一下子升了得有三十度。
众人纷纷摘帽脱衣,荣克也解开皮带,把子弹袋卸下,连同外衣一起朝墙上挂。
地堡味儿很怪。
“马铃薯。”
小亨德森看见荣克狗一样的耸动鼻头,解释了一句,“露天堆放了不少,没有像别的种子一样密封。”
荣克摸了摸墙壁,墙面似铝似塑料,奇怪道,“这里是干什么的?”
“废弃的老基地。”
小亨德森把围巾解下来挂在墙架钩上,随口道,“几个北极申索国的科考队用过几年,后来除了丹麦人与挪威人,也没人来了,用来做种子基因库了。”
说着,指了下不远处的仨大胡子,“哈德,卡维,诺曼,他们都是北欧几所大学的联合极地考察队成员,接受私人赞助。
你要是怕什么仙人掌玉米灭绝一类,可以把种子存过来,他们也接受私人有偿服务。”
“大麻种子可以存么?”荣克打趣。
“不用存,钢瓶里多的是。”
小亨德森伸臂一扩,又是一合,陶醉道,“这里到处都是。”
荣克闻声愕然。
哈德,卡维,诺曼仨家伙走了过来,挪威人气质很宅,好奇陌生人的到来,却又不愿轻易触碰。
北欧版的梁朝伟,闷骚型人种,聊了几句才跟荣克熟悉开。
人是好人,就是太冷太闷太宅,一个个冰壳里的小太阳一样。
胡子拉碴,哈德与诺曼却比荣克还年轻,哈德才十九,只有卡维是在读博士,老婆孩子都有了,只是每年夏冬会过来两次,每次三至六周。
仨大胡子带着荣克四处转了转,他才明白过来这是什么鬼地方。
这是冷战时代,为冰壳下的核潜艇,提供应急补给与搜救的前哨基地。
潜艇的声纹与指纹是一样的,美苏会互相跟踪,收集对方的声纹与电噪数据,完善数据库。
潜艇的进出航线也是固定的,像是什么坐底,跟在邮轮下面混等等,这都是小战术。
真正的航线是建立在综合实力上的,海底不是一马平川,一马平川的地潜艇也藏不住。主要就是利用类似东非大裂谷一样的大海沟,钻一线天。
这对海洋测量,潜艇的探测与灵敏,全艇官兵的经验与技术都有很高的要求,不然一不小心就撞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