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汉王杨谅的五路大军全部溃败。
杨谅退守晋阳。
杨素进军包围晋阳。
杨谅见大势已去,束手无策,只得向杨素投降。
杨谅被押解进京,群臣奏议汉王杨谅应被处死,杨广没有同意,将其贬为庶人,并从宗室中将其除名。
杨谅属下的官吏和臣民,受牵连而获罪,被处死和流放的有二十余万家。
长孙无乃因内应有功,长孙家族终未受到牵连。
------
九月的并州秋风萧瑟。
霜降已过,枯叶在秋风的撕扯下,再也无力抓牢枝干,无奈飘坠于地。
战乱刚过,街道上行人寥寥,许多人家关门闭户。
富贵之家,要不是外出逃避战乱,要不就是受汉王叛乱牵连被抄家灭门。
长孙晟早已得知长孙无乃战死的消息。
战事刚息,他便从相州赶到并州,寻找儿子尸身的下落。
接防并州的守将鲁方卓,向长孙晟讲述了当时交战的情况。
听城中的百姓说,当日双方在十字大街街口,发生混战,长孙无乃等因寡不敌众,力战而亡。
结束战斗后,汉王杨谅来到现场,见到豆卢毓等人的尸体恼怒异常,从兵士手中拿过长枪,在豆卢毓身上又扎了几枪,边扎边叫:“尔等坏我大事!”
命手下兵士,找个地方,挖个大坑埋了。
当时参与的汉王兵士,现在皆已四散逃亡。
至今没人知道,长孙无乃等人到底葬在何处。
鲁方卓带长孙晟,到当时发生交战的十字街口。
时间过去一月有余,已没有了当时双方打斗的痕迹,但地下的青砖上,仍然浸染着暗黑的血渍。
长孙晟身经百战,经历战阵无数,
对战场上的死亡已司空见惯,
有时,面对一具具冷冰冰的尸体,
在他的意识之中,甚至仅仅是一个数字,一个不蕴含任何感情的数字。
然而这次,看着青砖上暗黑的血渍,长孙晟神情怆然。
这血,可能是从自己儿子的躯体中流出的。
在他的印象中,长孙无乃仍然活生生地存在着。
他的音容笑貌,在长孙晟的脑海中栩栩如生,好像正站在长孙晟的面前看着他笑。
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没有了,那是他的儿子,一个由他亲眼看着从嗷嗷待哺的婴儿长大成人的儿子。
长孙晟突然感觉到生命太容易失去,一旦失去再想找回就再无可能。
他不能想信,他的长子就这样没了,永远地再也见不了,甚至连他的尸骨都无法找到,连一个寄托想思的青冢都难以保留。
见长孙晟黯然神伤,鲁方卓安慰道:“将军,如今战乱方息,百姓惶恐多逃亡在外,待局势稳定,秩序恢复,逃亡在外的百姓就会归籍,到时我再命人寻访各位烈士葬在何处。”
“我想挖这样一个大坑,把多人葬在一处,当时肯定会惊动地方的,不会太难寻找。况且,当今至尊不日就会论功行赏,褒扬烈士,假如在下连烈士的遗骸都找不到,鲁某岂不罪该万死?”
长孙晟听鲁方卓所说也是有理,心中稍稍好过了一些,说道:“那就有劳将军了。”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