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他很笨。
读书多年,无论他多么努力,也就能认识一些字,背上一些最简单的诗词。
写诗作赋?
那是奢望,或者说是绝望。
十五岁那年,母亲染疾,家中米缸见底的吴慢行无力请郎中,只能眼睁睁看着母亲削瘦下去,他永远记得那个清晨。
削瘦得像一截木柴的母亲忽然精神振奋,脸色潮红。
母亲动作轻盈的起床,出了门,拉着十五岁的吴慢行,看着初升的朝阳,笑了笑,说咱娘俩好久没一起晒太阳了。
阳光打在母亲脸上。
那一刻,吴慢行觉得母亲是天底下最美的女子。
比大徵皇后还美。
母亲看着他,说慢行,读不来书也别放弃,世间还有很多事情,只要你努力,总有一天你能光耀门楣,娘亲也能跟着你享福。
吴慢行点头,一定会的。
母亲捋了捋凌乱的头发,有些含羞的说了句,唉,白了好多了,真难看。
吴慢行便笑,娘不老,娘也不难看。
母亲也笑,温婉的说,娘想喝粥。
吴慢行转身就奔跑向厨房,疯了一般将仅有的小半碗米倒进锅里,然后打火,然而双手颤抖,却怎么也打不燃,吴慢行忽然丢下柴草,一屁股坐在地上。
哭了。
无声的哭,泪流满面。
当吴慢行点燃火,柴房里布满炊烟时,吴慢行雀跃着跑出去,对着院子里坐在破旧椅子上晒太阳的娘亲喊道:“娘,您等一下,粥——”
母亲坐在那里,看着朝阳的方向,闭着眼。
白发在晨风中飘摆。
吴慢行没有哭,他只是慢慢走到母亲房里,拿起那把用了十几年的木梳子,又回到院子里,生疏的给母亲梳着发髻。
梳好,吴慢行退了几步,“娘,您真好看。”
吴慢行笑了。
笑着哭。
哭着笑。
那一日,他一个人将粥喝尽。
吴慢行成了孤儿。
他开始一个人将整个家扛在肩上,他用尽一切办法挣钱,当过小工,当过奴仆,当过泥瓦工,卖过糖葫芦,甚至也当过乞丐……一切能养活他的工作,他都做过。
吴慢行二十岁后,凭借着努力,他终于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吴慢行二十岁那年,私塾先生死了。
溺亡。
没人明白,水性极好的私塾先生为什么会溺死私塾前那条水深不到五尺的小河沟里,县衙着人查了两月,不了了之。
一年后,吴慢行凭借着一次抓捕逃犯举报有功,没有要县衙的奖赏,而是在县衙谋求了个兵丁的职差,混上了公门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