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大宇之所以看好李学武,并且在解除审查之后,仍然惦记着要同李学武见面。
不仅仅是李学武在做人这方面给了他很好的感官,在工作能力和思维上,也让他更关注和欣赏。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学武放下手里的筷子,不过目光还是扫了一眼桌子上的丸子。
这家店的丸子做的还真是不错,声名不显,但手艺一绝。
在四九城,十家饭庄子得有八家会准备丸子菜,各式各样的都有,你且吃去吧。
相声贯口里的报菜名,属丸子菜最多。
韩殊见他的目光,笑着把盘子往他这边推了推,得了李学武一个不好意思的微笑。
“今天约你过来,其实是有学校里的工作要你帮忙”。
她先是看了裴大宇一眼,随后给李学武解释道:“五点七的指示你知道的,你们厂在搞,学校这边也在搞”。
“嗯嗯,了解”
李学武点头背述道:“学正治、学鍕事、学文化”。
“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与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
“你记得好”
裴大宇笑着接过话茬儿,道“前半部分对你们工交系统影响较大,后半部分其实单独点了我们的名”。
“批评查判资阶产级就不用说了,这个活动进行的够彻底了”
“但在以学为主,兼学别样这方面,我们学校还需要更多的探索”
他看了一眼韩殊,随机对李学武说道:“你是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青年干部,更是咱们学校的学生,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哪里敢当”
李学武苦笑道:“我就知道指示上要求,不仅仅要学文,还要学工、学农、学军”。
“学制要缩短,教育要变革”
他看向韩殊和裴大宇两人,道:“具体要怎么变革,要怎么学习,您二位都是教育专家,我哪敢说什么意见”。
“兼听则明嘛”
裴大宇喝了一口茶水,道:“说的具体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个是办中小工厂的思路,一个是学工、学农、学军的三学渠道,最后就是关于缩短学制的建议”
他拿了茶壶,主动帮李学武倒了茶,请教的意味很是直接。
李学武看向韩殊,很是认真地问道:“韩老师,是不是文学书记有什么指示?”
“瞧你说的”
韩殊微微一笑道:“文学是提了一些意见,但还在轧钢厂,在你”。
“别在我啊”
李学武抬了抬眉毛,看向裴大宇,道:“裴校长,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谁都别藏着掖着,是想同轧钢厂开展校企合作吧?”
“要我牵线搭桥?”
“不是这个意思”
裴大宇笑着摆了摆手,道:“能合作自然是好的,其实我更想听听你的建议,毕竟你是咱们学校学以致用的典范”。
“您看,您又捧我了”
李学武想了想,开口说道:“您要是真有意与我们厂开展合作,那我就简单的说几点建议”。
“先是中小工厂的建设啊,这一点要从投建成本、生产成本、管理成本等等一系列的成本预算出去考虑”
“再结合产品的功能、质量、市场等客观因素考量,判断学校是否有能力和必要去开办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