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没想到徐光启居然能有这个意识,看来明末西风东渐的先驱者不是白叫的。若要是真能够从葡萄牙人那里订火炮回来,倒也省了不少事情。
&ldo;佛朗机人那边可答应全力帮我大明生产火炮?&rdo;
徐光启见皇上这么问,自然是心底已经同意,他便大胆的回道:&ldo;澳门的教会人士陆若汉曾经发来书信给微臣,他在信中说,佛朗机人愿意将波加劳铸炮厂用来为我大明铸造红夷大炮,他们只希望大明能够废除禁教令,让耶稣会的教士们进入我大明。&rdo;
&ldo;允许传教士在我大明传教?&rdo;我对这个条件有点反感,这不就是想文化侵略吗?!
&ldo;是的!皇上,历朝来虽然是独尊儒术,但也没有贬低佛道两家,这教会如同昔年的佛教,臣以为,教士们传教也不会出什么乱子。&rdo;也许是因为徐光启本身就信奉基督教,所以没有觉得什么不妥,积极的想要说服我。
我略一思忖心中有了主意,就笑道:&ldo;佛朗机人倒也异想天开,他若全送我大明一百门优质的大炮,朕倒可以考虑!就这样让朕允许他们进来,天下没有这么便宜的事情。&rdo;
&ldo;皇上……&rdo;徐光启见我狮子大开口,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我见他尴尬的卡在那,便笑呵呵的对徐光启道:&ldo;这事既然是徐爱卿提出的,朕自然心里有计较。大明要买炮,佛朗机人要卖大炮,你情我愿的事情。他们佛朗机人要想在大明传教,只怕满朝文武都会反对。当然了,若他佛朗机人真的想在大明传教也行,对大明的订购也够诚意,朕的底线是到时开放一省给他们,你看如何?&rdo;
徐光启见我有了松动,心头也很是高兴:&ldo;既然皇上说了,臣便再跟他们交涉,尽量把这件事商定下来。&rdo;
我想了一下,让徐光启跟孙元化去签这个合约还是不行,让他们核对下技术上的事情就可以。得,我还要在派一人去跟澳门的葡萄牙人谈判,以争取最大利益。现在最好的人选自然是在南京的李原吉了,嗯,我可以发密旨给他,让他相机行事!
&ldo;这是国家大事,若让爱卿在书信中来往,恐惹人口舌。朕想过了,就派一名专员去跟佛朗机人谈妥这件事,孙元化就作为副手,验收大炮。&rdo;
&ldo;是,是!&rdo;徐光启连声应道,他又问:&ldo;微臣斗胆相问,皇上打算派何人前去?臣以为此人得是谨慎之人才好。&rdo;
&ldo;嗯,这朕心里有数,朕打算让李原吉去,他毕竟出使过安南,为人又精明。爱卿可以放心,不是还有孙元化吗!&rdo;
见我这么一说,徐光启除了点头称是还能干什么!这事拿定主意,我心中不由泛起一丝奸笑。看完火炮,离开火器司后我还一直乐着。
我让李原吉去跟葡萄牙人谈判,告诉他加大火炮的订单,至少要多到几年才能完工。然后在谈判条件时需说明,所有附加条件要等大炮完工交货了才能实现。几年以后开放一省,呵呵,谁知道那时是什么情况。说不定大明已经将女真人征服,我就顺理成章的让这些教士们去开发北大荒,跟东北虎作作朋友。如果没有机会去辽东,那就让他们到云贵高原欣赏下风景都可以,那边少数民族兄弟的信仰忠诚度我还是很信得过的!总之我是说话算数,不会食言而肥的。
当然我决不是把葡萄牙人想笨了,他们也不笨否则铸炮技术怎么会比大明高呢!我敢这样让李原吉去办,是因为就看准了耶稣教会的人想在大明打开传教的局面。从那利马窦来华到现在的汤若望,这么多年来他们都不遗余力的向朝廷鼓吹传教。可除了澳门,除了京师还有一座象征性的教堂,他们三十年毫无一点收获。而我呢,将要给他们一个省的希望,即使让他们等上十年八年,我相信他们也有足够的耐性!
哈哈,毕竟现在大明跟他们相比,处于强势的地位。欺负一下他们又如何?想起中国的近代屈辱史,我心中还有气呢!
正当我得意的时候,给前边一阵吵闹声给打断。省过神来一看,原来是前边有人不知因为什么事争吵起来。
&ldo;方正华,去看看怎么回事?&rdo;
方正华连忙挤到前边人群,听了一会跑回来道:&ldo;皇上,前边有两人要买自鸣钟,互不相让就吵了起来。&rdo;
自鸣钟!虽然是在现代社会很普及的东西,但在这个时代,一座自鸣钟可是值钱的玩意。因为是从西洋进口,澳门附近也没有制作这东西的行业,只能是从他们本土运过来,所以才显得金贵。即使是我的皇宫里边也只有几座,最大的一座给我拿到钟鼓楼作为报时。可以说,自鸣钟是一种财富的象征。难道前边两个老财在争不成?
我不禁起了好奇心道:&ldo;前边争钟的是些什么人?&rdo;
方正华回道:&ldo;一个是年轻的公子哥们,另一个是位姑娘,这人皇上还见过呢!&rdo;
我疑惑道:&ldo;朕见过?朕很久都没有出来了,怎么见过什么姑娘啊?你就不要兜了,是谁?&rdo;
&ldo;是徐大人的孙小姐!&rdo;
&ldo;是她?!看看去!&rdo;我心中不由一动,便向前边走去。
方正华却是一脸早知就会这样跟在后边,谷刚他们连忙四处警戒。等我走到里三圈外三圈的场子里的时候,争吵还在继续。我听了一会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这位徐小姐恰巧来京中最大的珍宝店,看中了这座自鸣钟。刚要付银子,偏偏&lso;凑巧&rso;又来了这位公子,也看中了这自鸣钟,当下两不相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