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好,现在还有一个辽阳的皇太极,朕本想亲自去的...&rdo;
孙承宗忙劝道:&ldo;皇上...&rdo;
我笑道:&ldo;朕知道孙阁老要说什么,朕不去就是了,嗯,傅爱卿,这个重任要交给你了,人嘛,朕可知道你带来的人里头有五千京军,你带他们去应该绰绰有余。&rdo;
&ldo;臣遵旨!&rdo;
&ldo;好,那就议到这,京军的事情孙阁老还要多多操心,袁爱卿传完将令就回来,朕要跟你好好聊聊,让你看看什么是热气球。辽东军所缺的粮草,可以从傅爱卿带来的里边拨取。还有,孙阁老,如今沈阳已经安定,可以通知黄龙跟马世龙,让他们运送粮草到沈阳。&rdo;
&ldo;老臣这就去办!&rdo;孙承宗忙应下了。众人要退下去的时候,袁崇焕突然想起一件事情,回身道:&ldo;启禀皇上,之前关宁骑兵围剿镶白旗的时候曾捉到一名旗主,根据俘虏的指认,此人是老汗的十五子,皇太极的亲弟多铎。&rdo;!
&ldo;多铎?&rdo;
&ldo;是的!&rdo;
这几次大战中,京军虽是大胜女真,但并没有捉到什么重要的人员。鞑子往往都是拼死抵抗,从上到下莫不如此。想不到袁崇焕他们居然捉到了多铎,我不由喜道:&ldo;此人何在?&rdo;
&ldo;正押在微臣城外的大帐!&rdo;
&ldo;好!袁爱卿好生看押他们,此人朕另有用处!&rdo;
第二百二十六章调动
八万辽东军从盘山一路赶来,一下子又给调走了。对于沈阳,这个他们日思夜想都要攻破的女真老窝,辽东军最终也没有进城,只有他们的督师留在了那里。军人以服从军令为天职,袁崇焕发令后,他们就分成三部出发了。事实上,辽东军的将领都很疑惑,就算女真人有残部逃脱出去,也应该由辽东军全部人马围上去,但督师发下来的将令却是将辽东军分开据守。不管明不明白,赵率教跟祖大寿分兵去了,抚顺那边则派副将孙谏、贺谦领兵。
在缺口外的三卫直隶士兵也有些纳闷,带领他们来的兵部尚书大人已经开拔了,他们留下的一万五千人暂时隶属于了京军。神行军提督杨文岳也带人过来大帐,但他们这些人并没有入城,而是就在城外扎营。他们是地方兵卫,自然比不得京军。辽东军来取粮的时候也是气势凌人,一副看不起他们的样子。谁叫他们是地方指挥使,遇到大明的两支王牌人马,他们能说什么呢!
孙承宗调度完京军,又细查了下军粮储量这才回宫禀报。
&ldo;皇上,是不是调新来的三卫参与沈阳城的清理?光靠民壮可能需要的时间长些!&rdo;
我摇摇头道:&ldo;不用了,他们这三卫人马我还有其它用处,先让他们休息几天!&rdo;
&ldo;皇上的意思是&rdo;
&ldo;没什么,嗯,盘山城是为了攻打沈阳而建的,现在沈阳已经攻破,盘山城就暂时放弃吧,让那的人撤回到沈阳来。那里有四万民壮,等他们来了之后劳力就充足了。&rdo;
&ldo;是!&rdo;孙承宗想了下又道:&ldo;如今鞑子已经败亡,收复辽东其他州县正属时机,老臣想着派一员上将迅速传达圣意,使得辽东百姓知道他们已重归我大明。&rdo;
&ldo;嗯,这个主意好!朕也是这么想的,而且人选朕也有了!&rdo;
皇上这么说让孙承宗有点意外,看来皇上已经将事情想到了他的前头。他忙问道:&ldo;不知皇上要派何人前去?&rdo;
&ldo;呵呵,人选已经在来这的途中,朕已经派人传盘山的谷刚回来,等他到了,朕就打算让他领三卫人马去!至于那些民壮就让其他人领回来,弃城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办好的,什么该拆什么不该拆都要统筹好,这空城以后还可以作为盘山县衙所在嘛!朕已经跟袁崇焕要了个副将,让他去替谷刚。&rdo;
&ldo;皇上圣鉴在前,倒是老臣愚钝了,事事都落在了皇上的后边!&rdo;
&ldo;孙阁老莫说这话,朕还需你多多臂助!&rdo;
孙承宗已经是四朝元老,有些东西不需明说就心下明白。看目前这个架势,皇上是要重用谷刚,否则放着京军数位提督不用,反而要用一个在几百里之外的参将。收复州县是一个轻松的活儿,等评述功劳的时候,收复多少州县就是大功一件,可以说这是凭空捞功劳的事。在会战结束后,辽东军才赶来,来了之后又迅速分散派了出去,偏偏留下袁崇焕在沈阳。一切都是如此的刻意安排,一切又是如此的自然。很明显,皇上已经在辽东事务上有了某种计划。
想到这点,孙承宗不敢再做什么主张,而是小心翼翼问道:&ldo;那沈阳周围那些汉人民屯该如何处置?&rdo;
我微微皱了下眉头,民屯的事情显然出乎我之前的意料,鞑子根本就不屑利用汉人民壮,结果导致我白白花了功夫去驱逐汉人,现在要重新收服他们倒有些麻烦。
&ldo;爱卿有人选去办这事嘛?&rdo;
孙承宗摇摇头道:&ldo;这事烦琐,最好是文官来处置,让提督、副将们去办这事,就有点大材小用了,估计他们还不乐意,京军中都是杀伐出身,让他们这!
些人去处理还不知添多少乱。宋献策倒是极好的人选,可惜他要管着城内。&rdo;
孙承宗考虑得很详细,收服汉民是一件细致工作,断不能再弄出一个动乱来。我本想过那个满脸麻子的何必达,但此人刚刚录用,恐怕还做不来这些,不如留他在宋献策那学习学习。我想了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