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唐朝从来不淡定在线阅读 > 第627章(第1页)

第627章(第1页)

看你怎么办,吐突承璀。这回,上书刚到李纯手上,王承宗的请罪表就来了,言辞恭敬,还要献上德州、棣州。事情一下变得特别美好,李纯决定派中使去慰问王承宗。中使去河北,用意,其实就是和王承宗商量商量可不可以不世袭。

王承宗会答应吗?

绝不能答应,既然不答应,那好办,李纯下制,削夺王承宗官爵,以左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左、右神策、河中、河阳、浙西、宣歙等道行营兵马使、招讨处置等使,出兵灭之。可问题又来了,目前的状态,是不是就是说,李纯他没听李绛和白居易的话,依旧对没有多大罪过的河北展开了攻击,而留着现在虚空的淮西不去搭理,而且,居然还把军权全交给了那个叫吐突承璀的太监?

答案是肯定的,翰林院又炸锅了。

白居易率先上奏反对,为打击李纯,白居易先把太监奚落一顿,为让李纯觉得羞愧,还拿出刘济、范希朝等人不愿意当太监手下说事,诸军统帅都不愿意跟太监打仗的事捅了上去。要知道,吐突承璀不是郑和,没本事也就罢了,你好好伺候皇上不就完了,偏偏他有建功立业的心,但更多的,他想统揽全军。

李纯这回没听白居易的,白居易急了。

第二天,赶上李纯在延英殿上朝,他撺掇度支使李元素、盐铁使李鄘、京兆尹许孟容、御史中丞李夷简、谏议大夫孟简、给事中吕元膺、穆质、右补阙独孤郁……,总之,一大帮人,对李纯展开了猛烈的攻势。这伙人都是学者,语言能力极强,说话有根有据,不得不让人服气,况且饱读诗书,既然想要当个从谏如流的好皇帝,李纯就不得不听。

信心满满的吐突承璀,最终郁闷不已,他被李纯罢成了宣慰使。吐突承璀恨白居易,恨那些上谏的人,最恨的是李绛。具体来说,太监们都很讨厌李绛,李纯也讨厌李绛‐‐他是被逼的。

曾有一回,李纯想休息休息,去林苑打猎,众人正准备,李纯忽然黯然失色:&ldo;不去了!&rdo;众人惊诧,问为啥,李纯很无奈:&ldo;忽然想起来,今天是李绛上班,收拾完东西,他的谏表也就来了,咱不去了!&rdo;太监痛恨,皇帝头疼,李绛很危险。好在,李绛并不是第一个被整的学士。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东台监察御史元稹身上。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洛阳人。

元稹,第一个字,元谋人的元;第二个字,在古代是通假字,等同于缜密的缜。

元稹,八岁丧父(他爹名叫元宽),由母亲郑氏一手带大。郑氏读过一些书,所以亲自传授他学业。于是效果出来了,十五岁,元稹以明两经及第;二十一岁,在河中府任职;二十五岁,登&ldo;书判出类拔萃&rdo;科,授秘书省校书郎之职;二十八岁,以&ldo;才识兼茂明于用体&rdo;科及第,总分全国第一,授左拾遗;后又举明经书判继续他的仕途,补为校书郎(此时还是二十八岁);元和初年,应制策第一名(还是二十八岁)。

元和四年,正是当下,元稹成了监察御史。

元稹,原本和太监没有什么瓜葛,可他知道,但凡敢提意见和敢讲真话的人,就都是太监集团的敌人,包括他自己。

元稹上任,没闲着,这回他栽了,因为他状告了。

他要告的人,是河南尹房式,状告理由,是无故擅停事务;要求是,把房式抓起来投入监狱。作为一名监察御史,提出官员做的不好的地方那是职责,李纯也没必要发火,但终究还是怒了。李纯能发怒,原因应该有三个,一是元稹弹劾非法,不避权贵,刚直不阿,惹毛了太监,而太监又是能在李纯面前胡扯的;二是元稹胡乱给高官安排惩罚措施,这不是他一个年纪轻轻的毛头小子该管的事;三是,翰林学士们的唾沫星子太泛滥,李纯想杀杀他们的威风。

朝廷采纳了元稹的弹劾,但认为刑罚措施太重,只罚了房式一个季度的俸禄,召元稹回京。

到了敷水驿,元稹正栓马,忽然,驿门&ldo;嘭&rdo;地一声。回过头,看见一个没有胡子的家伙,骂着元稹的祖宗十八代飞奔而来,手里拿着一个马鞭。没错,这个躲在驿站等元稹的家伙,是从中宫里跑出来的太监,他专程等候在此,要为自己报仇雪恨。元稹死活想不起来自己啥时候的罪过这个家伙(被他告的人太多),可鞭子就在太监手里,也不能等着挨揍,于是抱头鼠窜。

见元稹逃跑,太监更来劲了,扯着嗓子,诟爹骂娘,一边暴跳,一边追着满院子跑,一鞭抽在元稹背上。

元稹回头看,&ldo;啪&rdo;一声脆响,只觉得脑袋嗡嗡作响,脸皮火辣辣地,才知道,渗出鲜血了。殴打完元稹,太监满足了,边骂边离开了现场。年轻的元稹同学,觉得被疯狗咬了一口决不能再咬回去,所以,他决心上书一封,让朝廷做出定夺。也许元稹是太高估自己的影响力了,也太高估了李纯的圣洁程度。

李纯没问太监的罪,反倒觉得,一定是元稹年轻气盛、桀骜不驯,这样当官,挨揍是正常的。朝廷的指令下达了:&ldo;东台监察御史元稹,先前有过,知错不改,怙恶不悛,今辱没中使,其罪难逃,贬江陵府士曹参军。&rdo;

颠倒黑白,元稹晕了,翰林学士们晕了。

翰林院热闹起来,李绛、崔群、白居易等人的上谏,又雪片一般朝李纯飞来。白居易的上谏说:&ldo;中使陵辱朝士,中使不问而稹先贬,恐自今中使出外益暴横,人无敢言者。稹为御史,多所举奏,不避权势,切齿者众,恐自今无人肯为陛下当官执法,疾恶绳愆,有大奸猾,陛下无从得知。&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