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没控制住,且喜且泣(德裕惊喜泣下):&ldo;这是有才望的人才能当的官啊,小子如何当之!&rdo;感慨答谢一番,后又重礼答谢,说真的,如果不是下面的事,李德裕早就原谅李宗闵了。可惜李宗闵不是省油的灯,杜悰去找李德裕的时候他就后悔了:&ldo;我怎么能做出这样蠢材的事!&rdo;他坐卧不安,当下跑出去找给事中杨虞卿商量,杨虞卿也被李宗闵的做法所震惊,骂道:&ldo;你怎么能做出这样蠢材的事!&rdo;
二人双双拍大腿,当即一把火烧了对李德裕的推荐表。当李德裕像小媳妇儿等新郎官掀盖头那样,惴惴不安,兴奋不已地等待着朝廷通知他当文官的时候,李宗闵的推荐表已经化为了灰烬。等了很长时间,也没瞧见有人通知他去当御史大夫,李德裕眼红了,那都是恨啊,他知道,他又被李宗闵操了。李德裕文学才华是横溢的,他已经很久没有责怪自己没学历了,这一次,他责怪完自己当年没参加科考后,又把满腔的愤恨撒向了牛党。
回顾完这一腔狗血般的故事后,李党和牛党的冲突,在李德裕被任命为同平章事的时候,危难一触即发。
李宗闵被炒鱿鱼,除了李德裕,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那就是原工部尚书郑覃。郑覃算是个精明的人物,而且在李昂看来,政绩卓著受人爱戴的殷侑的经术颇似这个郑尚书。所以,在擢拔能干的一群人时,郑覃也从工部尚书,一跃成为了御史大夫。
李宗闵,错就错在曾千方百计地跟谏议者过不去,而郑覃,正是直肠子人群中最耀眼的一个。因郑覃喜欢上谏,阻挠了许多牛党的政绩,直陈了许多权贵的过失,这才让李宗闵下定决心罢了郑覃的侍讲。如今皇帝钦点此人为御史大夫,可见……可见什么?
可见郑覃、殷侑、李德裕等实干派在李昂心目中的位置?还是可见李昂想要调和朝廷内部的权势?这都不是关键,关键是,皇帝这么干,明显是出于对李宗闵的不信任。任命御史大夫,是需要中书省参与的,李昂自作主张定下人选,要中书省何用?
没错,李宗闵郁闷不已,明明知道这是皇帝要为自己树威信,却还忍不住去问枢密使崔潭峻:&ldo;事一切宣出,安用中书!&rdo;崔谭峻是知道,皇帝就希望办两件事,一者革除宦官,二者振兴大唐,两件事都在进行着,寻用实干派,非李党不可,因为我们牛党只会胡咧咧。老崔显得无可奈何:&ldo;八年天子,听其自行事亦可矣!&rdo;
李宗闵愀然,也罢,也罢,天子不想让大臣久居其位,君让臣死,臣先辞职!啊?什么?宗闵你干的好好的,为何要辞职?哦?是居于机要劳心费力身体不堪了?嗯,朕也是怕爱卿身子受不住……几日后,李昂下诏,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李宗闵为同平章事、充山南西道节度使。
以此为分界线,在这一回合中,牛党被李党击败。从李昂的角度来讲,却是实干的压过了吹牛的。
李昂有文皇帝和高宗的勤俭节约,不爱声色犬马,一有空闲,全用来读书写字。这样一个果敢有为的皇帝,却时时刻刻受着宦官蛮横和天下分崩的苦。人有心事,便不能静下来,因为一静下来,脑子里就会浮现出这些烦人的事。李昂便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满满的,只有这样,他才稍感安心。天下如此,究竟是为何呢?
假如天下是一株树,皇帝便是树主人,大臣是主干,官员是枝桠,百姓是叶子。如今,我罢黜了只会吹嘘不干实事的大臣,便是端正了主干,而下面要做的,就是医治病的不轻的枝桠。官员自然都是以文士和武举选出来的,而治理天下,主要靠的就是文臣的韬略,自玄宗以来,科举考核以诗词歌赋为要,文士不懂实务经术,才有今日浮华之风!
当此时,李德裕上书一封,要求依杨绾建议,进士一律测试议论(策略),不试诗赋。李昂早就有此打算,当下同意。在当时,忽然废除考试中的考点是不需要另行通知的,抱头痛哭的,也都是些只会写诗不懂俗务的文人。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也许真是这样。
传说,曾有一个人,诗名冠天下,湖州刺史崔某得知他写诗厉害,便邀请他老人家做客。某日观龙舟,同在岸上溜达,此才子忽瞥见一女子,身姿婀娜,体态端雅,有倾国倾城之色,遂目不转睛地盯了起来。此才子脸皮甚厚,冲上前去,问曰:&ldo;你有男朋友没?&rdo;美女笑曰:&ldo;没有。&rdo;才子转身向美女母亲问家庭住址,当下让人抬着彩礼送去(唐朝真够开放的)。
当然了,才子当时很激动,以至于激动得忘记自己应该先下手为强,他觉得要迎娶这样一个天仙,自己必然要先混得开才可配得上,于是道,等我十年,十年后我来娶你!
才子就是才子,二十六岁去参加科举,拿着自己的得意之作去找吴武陵(太学博士),吴武陵叹服,拿着才子的杰作去找礼部侍郎崔郾。这让崔郾很为难啊,因为当时的制度,考试完毕,诸位考官阅读完试卷,评点完毕,状元、榜眼、探花、第四名这四个头科已经定下,是不能变更的。崔郾抱歉地望着吴武陵,吴武陵转身要走,意思就是说,有此才不用,朝廷有何脸面!
崔郾喊住吴武陵:&ldo;要不,咱弄个第五名?&rdo;此时,吴武陵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