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全之计?高强冷笑一声,摇头道:&ldo;朱参议,你素有急智,善能随机应变,然而我在汴梁时与诸位参议官计议辽东事体。却有一点乃是共识:一旦战事迁延时久,动辄数十年甚或上百年延宕不决,吃不消的不是小国金国,而是我中华大国!&rdo;
很叫人意外。然而这就是事实,即便是大宋朝这样在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地富裕朝代,对付区区一个西夏边患,一百多年下来也是国力耗尽,外强中干;先代的东汉时,也是西边的羌人反复叛乱。近百年的消耗使得关中残破天下疲敝,最终是一场黄巾大起义,大汉王朝在割据中走向灭亡;唐朝时用边地的藩镇来解决外患,结果是外患虽除,内忧难免,中唐以后朝廷由于失去了对于地方地控制而日益衰亡,强盛地大唐居然落到了要引入沙陀兵来对付黄巢起义的地步。
再往后看,历史又是惊人地相似,代替北宋统治了中国北方的金国。亦继承了中原对于北方民族地边患,蒙古的乱事几乎是从金国入主中原的第一天开始就困扰着女真政权,一条史无前例的大漠上的长城也没能挡住蒙古人的侵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什么中原人文弱,需要外族地狼的基因来注入新的活力,这种话根本就是大放狗屁,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如是而已。
大明朝更是不用说,九边看上去很威风。然而蒙古人从来都没有真正屈服过,好容易在张居正手上封了俺答汗作顺义王,用不平等的朝贡安抚了蒙古,建州又起来了,一个小小的辽东。最终放干了大明朝的鲜血……
&ldo;你说。我们耗的起吗?我们根本耗不起,久战必败!&rdo;高强越说越急。伸掌在面前地几案上重重一拍,喝道:&ldo;唯一的办法,就是每隔十几年就杀他一阵狠的,将其人口削减大半,纵使塞外物产贫瘠,养活些少外族亦可办到。然而北土空旷,我兵若要深入后援不继,一旦失利便是全军覆没的危局,且外族一战而强,势必大举入寇,又是兵连祸结,是以今日金国举兵前来,在本帅看来正是一个大好良机,不容错失!&rdo;
朱武默然半晌,方长揖到地,叹道:&ldo;参议诸官,果然是深谋远虑,朱武叹服。&rdo;他也是参议官,当然知道高强说的这么流畅,乃是出于参议司事先详细的战略推演。
高强自不会怪他,朱武也无非是为他着想,毕竟退守的风险比决战要小很多,对于已经几乎走到了仕途顶点地高强来说,单单为了自己考虑的话,完全没有必要冒险决战。他先将言语安抚了朱武,又道:&ldo;虽然此战良机难得,然朱参议适才所忧并非杞人之忧,金人决非无知蛮人,其以小击大,狡猾狠辣处实令人惊叹,况且彼兵善战,众又在我之上,此战实未易胜。列公可有良策破敌?&rdo;金兵之所以敢于大举前来,也是仗着这一点,万一这一仗打败了,那什么良机难得,可就成了最大地笑话了。
陈规闻言,默默地从怀中取了一面地图出来,摊在高强面前。高强刚凑到面前,便闻到一股血腥味,再看那张地图上竟是一滩血迹,虽然早已干涸了,暗黑的颜色却更叫人惊心动魄。
陈规却浑然不觉,一手点着那摊血迹当中道:&ldo;相公,我开州之东有龙河水,方今二月中旬,河上之冰已不如隆冬时厚,且下官守城时遣人开凿冰层,这河上冰面已多处破碎,那金兵在河西者仓促退却至河东,亦是恐怕河冰一旦尽破,彼将有全军覆没之患。&rdo;
&ldo;然而相公若要与金兵决战,这龙河却又是一道障碍,若是相公全军跨河结阵,背水之战殊为凶险,而金兵若要决战,又势必不能容相公全军渡河摆开阵势,我意这决战之地,便当在龙河上下。&rdo;说着将手在那条细细的黑线上一划。
此时诸将也都围了过来,李孝忠摸着下巴上的短须,沉吟道:&ldo;这龙河以东三十里,又有一条河水,那金兵自身也未必有多少回旋余地,倘若在这两条河水之间决战,敌我加起来近十万大军,可实在有些施展不开手脚哩!&rdo;
十万大军,在小说中并不算是什么了不起的数字,可是亲身经历了十几万人一起出动地平燕之役,高强深知大军作战之难,当初卢沟河边一战。就算没有大风作为遮掩,萧干地万余骑兵冲锋起来依旧是让人一眼都望不到头,声势足以让没有见过这样场面的人腿肚子打软。在这么大地战场上,想要把握手下各军队的动向就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更不用说指挥如意,玩出什么奇谋妙计来了。
作一个简单地算术好了,一米站一个人,一里路可以站五百人,三十里不过站个一万五千人,敌我双方加起来超过九万人的兵力。两条河之间可以排出六列纵队来!这还不算战马和战车。更何况宋军背靠开州城,一旦打起决战来,这可是极大的优势,宋军可以毫无顾忌地将打乱打残的部队撤入城中进行休整,而无需派出部队来作为护卫,单单这一项就足以抵消金兵在数量上地些少优势,更何况宋军的辎重也可以受到城墙的保护而全无后顾之忧。
李孝忠的意思,也就是从战术上来看,这片战场并不利于金兵。如果他是金兵主帅,就不会选择此地为决战战场。
然而陈规却持异议:&ldo;下官以为,适才相公所言,今番乃是与金兵决战的千载良机,实为至论。盖金兵迫于两大国之威,若不趁今日兵强时予以击破,战况一旦拖长。我大国固然国力凋敝,彼小国亦更加苦楚难当。何况今日我兵终究少于敌兵,金人又是百战之精锐,正面决战谅必信心十足。而李统制所言战场甚狭,对于金兵又是一重好处,彼之精锐铁浮屠。正可尽情驰骋。而不必限于马力,一旦冲乱我军阵脚。大可直冲至开州东门,将我军中分为两段,我纵有城池为倚仗,万一大军溃败于城下,亦无能为矣。&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