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全心全意为自己服务,早请示晚汇报的打工仔,一边是气势汹汹的洋大爷。慈禧太后进退维谷,非常纠结。她能出什么招呢?
她环顾左右,才发现曾国藩、李鸿章、奕-这些头脑清醒的能臣早已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在身边,身边尽是些唯唯诺诺的庸臣。这时,她才发现自己也老了,她已不能再像四十年前那样准确地判断形势,自己是多么的需要一个能干的朋友啊!
慈禧万不得已之下,只能使出绝招──以静制动,等等看再说。
正是老佛爷这种走着瞧的心态,助长了&ldo;义民&rdo;们的&ldo;革命气焰&rdo;,事件越闹越大、越闹越凶。
第32节
123、
(2)我袁世凯来了
义和团闹得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山东省了。毕竟义和团的非著名领袖朱红灯就是山东人,山东正是义和团的起源地和根据地。
义和团在山东那么疯狂,洋人自然没被少杀,尤其是德国人被杀得最多!
1898年,也就是戊戌变法的这一年,德皇威廉二世得知传教士在山东曹州被义和团做掉的消息后,立刻点派远东舰队杀气腾腾地直奔山东半岛,保护侨民。
德国人一来,二话没说便把胶州湾一带占住,随后又强迫朝廷把胶州湾租界给他们九十九年,山东也就成为了德国的势力范围。
从此时开始,德国人就把山东当成了自己家,使出吃奶的力气实干、硬干、快干,给新家实现现代化。
德国人先是建设了一个新兴的城市──青岛,作为自己在远东的基地。
不过德国人的干活态度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一百年后的青岛城市地下水管网络,居然是一百年前的德国人霸占青岛时建造的,而且到如今依然完好,非常好用!
德国人研制出来的青岛啤酒也很美味,一直喝到今天。
德国人接下来修了一条胶济铁路,修好了之后,他不仅拿走整条铁路的盈利,还要铁路的路权,甚至连铁路沿线的治安、管理人员都控制在他们手里,也就说你中国人想用这条铁路,还得德国人同意,还得交钱,否则门都没有!
……
德国人与山东百姓争利,冲突不断,整个局面如一团乱麻。民众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简直要活不下去了!这时的山东急需一个能摆平义和团与德国人的能吏。
1897年到1899年的短短三年间,山东巡抚这个位置已经有四位大佬轮流坐庄了,却没有一个人能摆平义和团和德国人。
后来美国大使康格觉得山东闹得实在是不像话了,就直接跑到总理衙门说:我们在山东有很多生意要做,急需一个和平发展的环境,请你们派一个能干的人过来,假如没有足够武力的话,可以把天津操练得很好的军队调去协助嘛!
这不就是不点名地推荐了袁世凯吗?
慈禧向袁世凯的老上司荣禄征求意见。荣禄说:这小子虽然属于鹰派,但又不会蛮干,是个软硬兼施的主,派他去正合适!
于是,慈禧也就给了康格一个顺水人情,派袁世凯出任代理山东巡抚一职。
1899年的深冬,新科代理山东巡抚袁世凯,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带着自己培训的新军;带着三个能干的属下──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带着慈禧&ldo;保护义民&rdo;的命令来到了山东。
论天时,现在的大清特别需要他这种有为的壮年官吏站出来挽救国势;
论地利,作为一省之长,山高皇帝远,自己的地盘自己说了算;
论人和,手底下有一支听命于自己的军队,有枪杆子就会有人脉。
现在,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再也没有任何理由能挡住他前进的脚步了!
我袁世凯来了,看我的吧!
(3)山东人民心中的红太阳
袁世凯很不错。他在两年内确实摆平了山东省的内忧外患。奇怪他怎么能做到?因为他发明了两种武器。
他发明的第一种武器,叫&ldo;明抚暗剿&rdo;,是一种欺骗式攻防兼备战斗系统。
这个战斗系统实际上承受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和压力。因为慈禧让他保护&ldo;义民&rdo;,而他实际上在剿杀,作为地方官员的袁世凯居然直接对抗王朝的最高决策,这可是掉脑袋的大罪!
但是,袁世凯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一点也不糊涂。袁世凯不会也不能忘记,当年在朝鲜的那一幕幕,现在的义和团何尝不是当年朝鲜的东学党起义?袁世凯懂得,这种没有明确目的、没有纲领、良莠并蓄的激进民间组织只会坏事,当年的东学党起义既然能将朝鲜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现在的义和团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往事不堪回首。
袁世凯绝对不允许这种情况的出现,这正是袁世凯坚决进剿义和团的主要原因。
历史证明袁世凯是有先见之明的,义和团之乱不仅无功,简直就是压垮中国这匹瘦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过袁世凯也不是蛮干的人,他懂技巧,知道如何&ldo;阳奉阴违&rdo;。他利用朝廷上层对义和团定义的模糊性,巧妙地大做文章。
袁世凯告诉山东省各级官员:必须&ldo;遵旨保护义民&rdo;,因为&ldo;义民&rdo;都是&ldo;守法安分&rdo;的普通人,是良民。
注意到没,大头在跟上级领导们玩文字游戏呢。真不亏他长了个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