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被动防守也非明智之举,曹操深知进攻的重要性于是命驻守冀州的夏侯渊出兵,骚扰程玉后方。
驻守幽州的审配忙向程玉请求援兵,虽然他个人不怕夏侯渊,但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再增加一下兵力比较好一点。
程玉一看到消息就知道这是曹操为了牵制自己,削弱自己兵力而想出来得办法,可惜明知是计策也要往里跳,毕竟现在两军都不敢有一点闪失,于是太史慈被派到了幽州,程玉手下总共就这些人,二张又被派到淮南,已经找不到可以独挡一方的人物,只好委屈二哥了。
对于围攻并州的想法,程玉不是没有过,但现在自己手下的人马和曹操差不多,硬拼之下并无什么优势,对方又有城池作为依托,没有必胜的把握,这样做无异自取灭亡。
还是徐庶老谋深算,没有多久就发现了弊病,于是对程玉进言说:&ldo;主公,我军与曹操在此对峙并我分毫的好处,还应早日脱身。&rdo;
程玉虽然信任他的话,可也需要听听具体的解释,于是徐庶为程玉说明目前的形势:&ldo;主公,我军所倨之地南达长江北至草原,虽广而狭,粮草供应多靠青徐之地,冀州又为曹操所占,旷日持久之下,必然难以为继,恐生变化。&rdo;
有关粮草的危机,程玉还没有遇到过,自然没有准备,但听徐庶一说,程玉马上醒悟过来。确实自己相较曹操而言,后方离的太远了一些,如果是速战还可以承受,但要是长期的大军对峙,劣势是十分明显的。
于是他向徐庶问计道:&ldo;那么以军师之见,又该如何呢?&rdo;
&ldo;我看与其与曹操争夺并州,不如将全力放在冀州的夏侯渊身上,并州虽大,却无益无我军,徒增守备之地。如果能攻取冀州,不但能尽控河北富庶之地,还将青徐与幽州完整的联结起来,大军行动,再无阻碍。&rdo;
&ldo;话虽如此,但我军现在正与曹军对峙,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何又能兵退幽州而不受曹军干扰呢?&rdo;
徐庶对这个问题似乎已经向过很久了,马上就给出了答案:&ldo;我有一策,应该可行,我军须对外谎称粮草已经不足,然后退兵到雁门去。按照目前的形势来看,曹军很有可能会尾随我军到达雁门,到时候主公可以留一部人马坚守城池,牵制曹军,主力则悄悄潜回幽州,乘夏侯渊不被之时,发动突然袭击,到时候曹操就算再想支援为时以晚,我们只要扼守壶关,虽千万人亦无用。&rdo;
程玉对徐庶的想法一向有信心,不过这样重大的问题,还是征求一下手下其他人的意见比较好。
大家都是聪明人,没有发现问题并不表示别人说他们会不理解,但陈宫虽然很支持这个意见,却提出了自己的疑虑:&ldo;元直之见确实高人一筹,但曹操一向老谋深算,手下又有不少聪明人,如果被他们识破我们又怎么办呢?到时候不但冀州没有机会能攻占,而并州又失去了,恐怕是得不偿失啊。&rdo;
一句话也让程玉头痛不已,他自然知道贾诩是什么档次的军师,他的威胁性绝对不比原来的郭嘉小,何况现在曹操手下的军师参谋又几乎都在帐下,以他们的才智,恐怕很有可能会有人看破自己的计谋,而这一计最重要的就在出其不意,如果被发现的话,那么一点意义都没有了。
每个人都有最适合的场合,庞统说起来就是贾诩一样的人物,最适合的就是想一些不择手段的计策,这次解决问题的又是他。
只听他在程玉身边说:&ldo;主公,不才有一策应该可打消曹军顾虑。&rdo;
程玉听到这话高兴了,对他说:&ldo;士元快讲。&rdo;
第二十一章棋逢对手第七节:撤退
昨晚喝多了没起来,现在补一节,一会看还能不能写出一节,今天晚上继续正常
+++++++++++++++++++++++++++++++++++++++++++++++++++++++++++++
庞统尚未说话,先讲了一通大道理:&ldo;主公,既然你以解救天下苍生为志向,千万不可为小义而忘大义。&rdo;
程玉经常就逞一下英雄,不过还是对此不明原因,于是庞统继续说自己的建议:&ldo;我有一个不成熟的看法,希望主公可以参考一下,从明日开始,我军可以将正在河西的高顺将军调回来,围攻并州,我军主力也加入到这次围攻中去,我想,敌军必然以为我军已经到了强弩之末,进攻几天之后再撤军就变的顺理成章,敌人应该不会觉察到我军的行动意想。不过……&rdo;庞统沉吟了一下:&ldo;恐怕我军的损失也不会少。&rdo;
程玉听到这样的建议,确实迷茫了一下,自己如果有一个比较近的目的在也许就不会注意到兵士的损失,但如今这种情况,加上庞统自己的解说让自己无法不正视需要遭受的损失,即使胜利了,自己又如何能够够面对在这次行动中牺牲的勇士们?
不过在座的谋士大多对此持肯定态度,在他们的心目中,如果可以以比较小的损失成就自己的战略构想,这件事情绝对是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大门这样的事情对程玉却是一个考验,他虽然有过以自己兵士换取胜利的经历,但大多是在自己并不清楚后果的情况下或者自己一直在欺骗自己,但要自己赤裸裸的以此为条件取得胜利,作为一个非常富有仁爱之心的后世人,程玉还是有一点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