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何丹旭并不太明白苏翎将要做什么,但即使是他这个袁大人的仆从、亲随,也看出来这辽阳失而复得带来的变化。而自己的主人,要想重新收拾作为辽东经略所必需担负起的职责,也完全指望苏翎地一举一动。
既然何丹旭这等小人物都能看出这一点。其余两位远站得比何丹旭高的人,自然也不会落后一筹。
在大明朝位列文武官员系列的,即便是世袭的官职,也不会是蠢人。当然,说个个聪明可以。但谈及睿智,或许便能分出个高下。而袁应泰与李永芳,各自经历不同,虽不可类比。但能从各自地一条路上走到今天,这没点心机,是完全做不到的。不过,两人地这点心机,都用在了各自认为重要的地方。
李永芳最初是为了养家糊口,做下吃空额、贪月粮的勾当。随后便仅仅是为了一家大小活命而已。而袁应泰,这做官到了辽东经略的位置,也算是倒了头了。以袁应泰过去地仕途经历,也算是有过一番雄心壮志,只不过也就是用在&ldo;勤政爱民,治水有方&rdo;几字评语上。
当初在临漳做知县时,曾&ldo;筑长堤四十余里,捍御漳水。又调繁河内。穿太行山。引沁水,成二十五堰。溉田数万顷,邻邑皆享其利&rdo;。随后袁应泰被外放为布政司参议。任淮徐兵备道。适逢山东出现饥荒,袁应泰因救灾银子不够,便挪用了额外税及漕折马价数万金,被弹劾回乡&ldo;养病&rdo;。从这几年袁应泰所做的事来看,这民事是其唯一关注的重点。直到后来起复任河南右参政,以按察使为永平兵备道时,才开始接触兵事,也不过是招兵买马,休整要塞,打造战舰,采办火药军械等军需筹办之事。
这不论是李永芳,还是袁应泰,在各自的路上,并未有什么人给予其指点,仅仅是以自己本能度日。而此刻,苏翎的一番话,却将两人都带到了一个新的世界面前。
这稍稍显得有些寂静地厅内,暗中涌动着数种思潮。
李永芳双眼微微眯起,间或眨巴几下,视线却是落在空处。大约是在想着如何做到苏翎所说的&ldo;斩草除根&rdo;之策,最好是能将所有知道自己在努尔哈赤麾下做事的人,全部除去,这样,李永芳便少了几分担心,日后倘若有人在此提及自己降了努尔哈赤一事,也可不同去解释那些细节问题。这样想着,李永芳甚至已经开始数着那些知道细节的人,其家中到底有哪些人口,以便为苏翎提供一些&ldo;草根&rdo;的靶子。这般为自己除去潜在祸根,李永芳愿意用尽全身本事,就是掘地三尺,也要挖出那些祸害来。
而辽东经略袁应泰地心思。却非落在&ldo;斩草除根&rdo;上。
将女真人也视为大明朝廷地&ldo;子民&rdo;。这个思路可是正对了袁应泰以往地一番作为。如果按苏翎所说地。不继续执行大明朝廷以往地&ldo;羁縻&rdo;与朝贡制度。而是设立府、县。派驻官员治理民事。这自然是完全崭新地一种治理手段。甚至袁应泰已经在琢磨到底该设置几个府。多少个县。而那些女真百姓住在山中。又如何处理土地与山林地归属权利问题。
再联想到苏翎将辽阳百姓迁至镇江堡地例子。袁应泰也考虑起将女真人迁出山林。或是将一些汉人百姓迁入现在地女真地界地办法。这既然不再设立以往地诸如建州卫等卫所建制。那也就不会出现所谓地属于女真人地土地与山林。一切都由朝廷分派。这每家每户。不论是迁入地汉人。还是世居于此地女真人户。也可按辽东都司地屯田制度。给予每人五十亩地农田。照章纳税。缴纳籽粒粮。在佐以辅助农事地手段。当真要不了几年。便可以将女真地界完全变成与山海关之内相似地府、县。
但这至少要先解决掉那些女真贵族地问题。有这些人在。府县制度是无法实施地。所以。袁应泰想到这里。才想起苏翎地所说地&ldo;斩草除根&rdo;计。这一下。袁应泰虽有些迟疑过于血腥。但却仍然在心中予以肯定。从这一刻起。袁应泰开始从单纯地&ldo;问民间疾苦&rdo;转变到治理&ldo;大明疆域&rdo;地高度来。
这一个人地作为到底能有多大。事实上还是跟其周围地环境密切相关。尤其是那些能给予其指点、引领地人。更是密不可分。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也才能达到一定地高度。苏翎今日地这番话。无疑便起到了这样地作用。
此时袁应泰与李永芳。对苏翎倒并非仅仅是&ldo;佩服&rdo;一词所能形容。苏翎所带来地新世界。将李永芳与袁应泰都拉出了以往各自地局限。开始面对崭新地未来。这新地心思。也自然形成新地眼光。
这一点,与苏翎的那些兄弟们有些类似。自古一方豪杰,能有无数的追随者。这不单单凭的是银子,威慑,还有如苏翎此时所导致地,新的希望,新的视角。无论什么手段,都比不上追随着们自发的地跟从所带来的影响力。所以。任何一个心中怀有大世界的人,便也能拥有一个更为广阔地天地。
袁应泰经略府前厅中的宁静,当然不能持续太久,这毕竟今日是来议事的,这半中间出现这么一番议论,已经属于轻缓不分了。不过是因努尔哈赤的一番守势,让苏翎自可放心大胆地安排时间。这对袁应泰与李永芳的一番影响,占用一点时间。也是收获颇大的。但。也不能过分的&ldo;好整以暇&rdo;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