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明月东升是什么意思 > 第434章(第1页)

第434章(第1页)

这苏翎带着兄弟们在千山堡群山之中过着苦日子的时候,徐熙已经在京城的深宅大院里过着富户的锦衣车马生活。这起初还使得徐熙心里极其不舒服。但自见过一次苏翎之后,便逐渐稳了下来。对自己在京城要做地,有了更明确的目标。为此。徐熙在京城的大宅里,不仅奴仆甚多,且婢女、丫鬟的,也足有几十个之多。而与京城各式人等每日花天酒地、四处交游,也成了每月必有的项目。此时徐老爷的名字,不能说广为人知,却是三教九流中,也都能寻到不少认得的。

当然,当得知苏翎带着弟兄们终于走出千山堡,且有了今日这般荣耀的那一天,徐熙整整一日没有出门,推脱了一切应酬,独自躲在屋内。那些仆从以及来自胡德昌地伙计们,都不知道这位徐老爷在做什么。徐熙在第二日,便通知了所有的属下,众人皆为苏翎所做的一切,暗暗欢呼,这跟着大哥走,总是不错的。

就在徐熙急于将积压已久地消息传递出去,恨不得自己亲自回辽东一次,见见已经今非昔比的兄弟们之时,兵部的刘大人倒是寻了机会。这胡嘉栋被派驻辽东监军,上任之时第一件事便是押运天启皇帝拨给苏翎作为军饷的内帑银子,此外当然还有袁应泰所说的工匠以及各类打制兵器、铠甲、火器等等一应物料。这些东西可足足装了上百艘船,单是押运的官兵便是不少。

徐熙借此机会,又给兵部的刘大人送了两千两银子,央求兵部刘大人寻个由头,安排到这次军需地船队之中,前往辽东。兵部刘大人在朝廷上不过是个小官儿,名不见经传,但却是坐在一个办实事地位置上,这朝堂之上的风刮不到刘大人地头上,而外面的官员,只要需要兵部行文办事地,不论大小也得经刘大人过一道手。是故办起这等事来,不费吹灰之力。

这几年刘大人在徐熙手里,也拿过不少银子了。按说也算是家财万贯的官儿,不过,这钱财除去一部分按老规矩带回家乡买田置地之外,也就是在京城换了所大宅子,买了几个姿色不错的女子,其余多半的银子,都用在官员之间的应酬上了。算起来,刘大人倒是入少出多,若没有徐熙的接济,怕也要弄些亏空。

当然,刘大人也不是狮子大张口,凭白索要,这分寸还是能把握住的。说起来,还是在辽东的时候,这心贪了些,但那时苏翎不过是个逃军,办事难说是不是一次性的买卖,情有可原。到了京城,刘大人与徐熙之间,便有了默契。刘大人给徐熙提供一切所需的消息,那些邸报、揭贴之类的,徐熙可任意查看,为此,刘大人还专门留有一处密室,供徐熙使用,这些东西自然不能交给徐熙带出去。而徐熙,也不必要刘大人开口,这逢年过节的。或是生日,或是天气不错等等寻个缘故,送个百两左右。

这些银子,已足够刘大人那所宅子的所有花销了。若是刘大人的手头紧了。自然有仆从与徐熙暗示一番,徐熙便立即为刘大人解决窘境,这种情形,实在也不多见。刘大人能有今日,这左右逢源、见风使舵的功夫,定是出神入化,否则怎能在朝廷上坐稳这个位置?这对徐熙的态度,已然超出了最初的那段情绪。若是环境隐秘,刘大人也不妨加入到徐熙地那些花酒风流的队伍之中。

当然,苏翎擢升总兵官,征夷大将军的消息,刘大人自然是最先知道的。这对徐熙,态度又是一变。对于刘大人这样对苏翎多少算是知根知底地人来说,苏翎的崛起辽东,带来的好处可不是银子上面的。刘大人这眼光。也能看前几年,其敏锐地感觉到,这苏翎必然会成为大明朝一个新贵。

即便苏翎仍然是一名武官,可眼下朝廷所做的一切都是前所未有的。更别说这天启皇帝拿出的一百万两饷银,指明是给苏翎军用。大明朝开过数百年,何尝有过这等事情?这难道还不够么?在看到公文的那一刻,刘大人这心,立即便定了主意。这朝廷上凡是交待兵部涉及到苏翎地诸般事宜,刘大人一概是优先办理,且在职权之内的。也加派人手多方督促。这些努力。终有一日会得到苏翎的回报。

刘大人并未将徐熙所送的两千两银子收下,当然。也不是全数拒绝,只留下一百两算是人情往来。其余的都退了回去。这番做法,已有点同僚之间往来的意思。

说起同僚,此时徐熙仍然是个白丁,身上除了有个军籍,可什么功名都没有。这刘大人听徐熙央求要去辽东,心思一动,便一番行文往来,给徐熙办了个千总武职。那朝廷给苏翎擢升总兵的同时,那数十份空扎可是经刘大人之手发下去的,办这件事可是小事一桩,想来徐熙是苏翎地属下,这不过是事后补上一笔便可,反正到时候苏翎报上来的名册,也还得经刘大人之手才算是正式手续。

往常这份千总的武职任命,也得要个几百两银子,这回刘大人算是白送,连一些必要打点给那些书吏的散碎银子,刘大人也代劳了,却没要徐熙一钱银子。在此时地大明朝,花银子买官,可不算稀奇,单说在辽东,这若是捐上十几两银子,便可做上三年的小吏,而若是捐得更多,这职位也就越高。当然,这级别有限,大明朝还没到那一个高官直接卖银子的地步,至少明面上不会。至于私下里的交易,则另当别论。

是故刘大人的这一手,论公论私,也不算做得错了。这也是徐熙本身的基础太差,若是学苏翎也有个百户的出身,刘大人自可给徐熙办个&ldo;指挥&rdo;地署职。如今大明朝地卫、所官职可是犹如漫天繁星,连都司一职都随处可见,更别说指挥了。这中间加个徐熙,怕是谁也不会在意,更不会怀疑有什么问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