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明月东升隔憾海 一轮思念照心头 > 第407章(第1页)

第407章(第1页)

这说到巴结辽东经略袁应泰,那些被何丹旭暗示或是明言的大户、世家们。还给袁应泰送来十名女婢,二十名男仆,以充实袁大人身边的杂役差使。这样在加上苏翎最初给拨付的人手,袁大人的宅院,可也是一副家宅兴旺的气派。不过,辽东经略袁应泰袁大人显然并不十分信任这些下人,除了&ldo;必要的&rdo;事情亲自去做之外,平时倒还是大多让何丹旭留在身边。再有便是两个十来岁地女子。

焚香、净身,然后便是两个女子磨墨、铺纸,何丹旭在一旁有斟上一杯还将就过得去的茶,辽东经略袁应泰,便开始精心勾画,预备写出一篇锦绣文章出来。

这开篇自然是要先报捷。

&ldo;新任辽东总兵官,征夷大将军苏翎率部袭破建奴界凡、萨尔浒二城,斩杀奴酋妻妾钮禄氏、兆佳氏、赫纳喇氏、叶赫纳喇氏四人。奴子十二子阿济格、十三子赖慕布、十四子多尔、十五子多铎、十六子费扬古计五名&rdo;

这是必有的内容,袁应泰写下这几行字。却又停顿下来,一只手执笔悬在半空,却久久不再写一个字。

过了片刻。袁应泰拿过另一张纸。写下:&ldo;苏翎所部俘获女真夷人共计三万六千七百二十五名&rdo;

这是苏翎最终报给袁应泰地数目。当然实际上不止三万多人。但这些可都是有名册在手。地确是一一对应出来地名字。至于其余地。苏翎也未打算再利用。这三万多人已经会让朝廷瞠目结舌了。也不能再让朝廷上地文官老爷们过于惊诧不是?

袁应泰最初拿到名册。当然是也圆睁着双眼。一副不敢想象地模样。从来都只有努尔哈赤掠走汉人。可没听说有俘获女真人地消息。辽东边境上地战功斩获。大半都是浮数。这点连兵部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法不责众而已。当然。袁应泰即使没有看到名册。也是相信苏翎所说必定属实。这三万多地人口。足以让苏翎再得到一些升赏。至于其对大明朝地象征意义。已经不用多说了。袁应泰看着这两张纸上地内容。左右端详着。像是在赏玩某件古物。又像是在品味一副画卷。久久不能放下。这让一旁时候地两名女子相视暗笑。却是不敢出声。

良久。袁应泰又拿起另外一张纸。写下&ldo;海西府&rdo;三字。稍停。又在一旁写下&ldo;东海府&rdo;三字。想了一会儿。又下&ldo;黑龙江&rdo;、&ldo;松花江&rdo;一行字。但仍嫌不满意。干脆放下笔。站起身来。在屋内缓缓踱步。

这是一篇大文章。袁应泰执笔时。才觉与苏翎地对话中所谈及地。当真是整个大明朝都难得寻见地远见。这篇文章该如何去写。才能将对话中地意思表述清楚。且又能让朝廷能够明白此举地意义所在。这使得拿惯了毛笔地袁应泰感觉十分棘手。这竟然是一字也写不下去。

这海西、东海设立府县一事。是超越了眼下辽东态势地预设。这岂止是年。怕是要十年。才可能真正达到苏翎所说地目地。但凡事。预则立。没有此时地这番文章。又怎会有大明朝在北方更大地疆域出现呢?

袁应泰是越想,心中越是兴奋,在屋内的步伐,也稍稍快了几步。就在两名女子诧异地目光之中,袁应泰才恍然想起,这篇文章可不是眼下最重要地事,或者说,这头绪,可不是从这篇文章开始。想到这里,袁应泰立即回到桌边坐下,提笔便是数千言。

报捷依旧是抬头便要说的,然后是辽阳地存留一事。随后,便是辽东总兵官苏翎所需的军需、粮饷事项。这才是目前最紧要之事,袁应泰几乎只用了半个时辰,便将上万字地奏书写好,随即交予何丹旭,令其用印,立即发往京城。然后。袁应泰才慢慢去构思关于海西、东海设立府县的文章。

这一篇,足足用了袁应泰三日的功夫,才草草而就,然后又用了半日校对,重新誊写一遍,用快马加急送往京城。正如苏翎所想,这对付朝廷文官的心思,也唯有袁应泰最有把握。这篇文章基本上都是摸透了文官们可能有的心理表现,然后一一予以解说、举证,最终将苏翎地意图,用袁应泰的语气,展现给天启皇帝与朝堂之上的大臣们。

写完这些,袁应泰才恍如经历一番长途跋涉,浑身酸痛无比,这时。才想起辽阳城内的诸事,便顾不得疲倦,唤来何丹旭询问,待得知苏翎已经在着手调集兵马,将战略做出一番调整之后,才略略安心,自去淡淡香味儿之中沉沉睡去。当然,那两名女子。没有离开袁大人半步。这些秘事,怕是只有何丹旭。能听到一些动静,否则,怎么暗地里露出几丝诡秘的笑容?

苏翎回到军营,先是给苏平豪置备了一身护卫们的黑甲,一身装备都全部换上新的,然后令李永芳派人去召回苏平豪带回的兄弟以及士卒。

这刘兴柞既然改名做了苏平豪,苏翎到没有让其兄弟们改名,不过,这苏平豪可是兄弟们中领头地一个。当即全部改为苏姓。对此。苏翎也全然不在意,还是那句话。凭本事立功受赏。苏平豪的兄弟们被分别调入顾南、郭杰中以及黑甲骑兵营金正翔、彭维晓的属下,那些士卒。则由钟维泽与李永芳挑选出一部分可做哨探之用的人,其余的尽皆分往镇江堡、太平哨等营内。

这二百多名汉人降兵,犹如一滴水滴,悄然无声地便消失在苏翎所部的数万兵马之中。当然,除了各营的武官,谁也不知晓这些兵的来历,只知道这些兵大多具有一定地战力,明显是受过训且上过战场的人。这些兵在融入苏翎所部之后,在战场上表现尤其突出,不少人都得以升职受赏,当真是应了苏翎的那句话,有本事的人,便会得到赏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