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出行在外,赶路奔赴兴安,这是做什么去?
下一瞬,记忆如潮水般向他涌来。
这是个架空世界,朝廷势弱,各方诸侯势强,原身何震魁先前坐镇燕云,天下大乱之后顺势南下入京,挟天子以令诸侯,顺带着给自己封了个大将军。
何震魁生于名门,却并非贵气公子,性烈如火,粗中有细。
他母亲早逝,父亲另娶,又偏爱继妻,苛待长子,一气之下离家出走,改换名姓投军,硬生生闯下了偌大一份家业。
何家他已经没什么挂念的人,只是牵挂同胞双生的妹妹,当年他离家之时,妹妹许了人家,无法与兄长一道离去,后来听闻她出嫁,何震魁还辗转托人送了贺礼过去,再后来东征西战在外,实在无力维系联系,关系便逐渐的断了,直到他率军南下,方才重新有了妹妹音讯。
何震魁这些年来东征西战,刀头舔血,妹妹的生活也同样不是很如意。
娘家被继母把持,几个异父弟妹与她不甚亲近,婆家胡家见风转舵,待她不甚宽厚,亏得她肚子争气,进门第二年就生下了一对龙凤胎,这才能在婆家站稳脚跟。
何震魁早就差人去搜寻妹妹何在,若是可以,最好把妹妹和两个外甥一并接走,等了一个多月,总算是有了消息,只是随同这消息一并带过来的,真不算是什么好事。
胡家老太太前些天出门烧香,不小心掉进河里去了,亏得被人救起,这才没有出事。
救胡老太太的是个出身低门的小家碧玉,嘴巴甜,相貌好,特别讨人喜欢,胡老太太问她想要什么酬谢,那姑娘就羞答答的看着胡家大爷,低着头捻帕子。
胡老太太立马就明白了,当即就拍板叫娶回去做平妻。
天可怜见,商户人家才有平妻呢,胡家好歹也是官宦世家,怎么能做出这种事来?
可胡老太太坚持,家里边丈夫有意,再有小姑子煽风点火,何氏再想反对,道德绑架马上就来了——这可是老太太的救命恩人,难道你想叫人家做妾?
在你眼里,老太太的命就这么不值钱?!
本朝向来以孝治天下,别说是娶回来做平妻,但凡你是个真孝顺的,就该把正妻位置也让出来,只是胡家顾念你诞下了一双儿女,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才只叫那姑娘做平妻,给你和你一双儿女留几分体面的!
何氏气的几乎呕血,想要带一双儿女离开胡家,奈何娘家已经没了她的容身之处,哥哥一走十几年,这时候还不知是否仍在人世。
继续留在这儿……
现在胡家就这么对她,以后还能有好儿?
她一个人倒还罢了,可她还有孩子呢!
真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她白着脸什么都说不出来,回房之后,搂着一双儿女失声痛哭。
何震魁听人说完,一掌拍下,将桌上砚台震得老高:“胡家敢这么对老子的妹妹?简直找死!”
回话人赶忙道:“下边人已经去胡家传话了,那起子小人听说大将军是胡夫人兄长,吓得肝胆俱裂,已经把那姑娘打发走了!”
何震魁冷笑,眼底凶光闪烁,却不评说此事,匆忙将公事委托到心腹手中,动身往兴安去。
离开驿馆赶往兴安的时候,高祖特意往马匹兜袋里边看了一眼,不禁道:“老朱,你跟何震魁肯定特别有共同语言!”
朱元璋:“????”
高祖:“知道这里边装的什么吗?”
朱元璋道:“什么?”
“剔骨刀,”高祖咋舌道:“这家伙有个行军伙伴当过屠夫,他也学了几手,这次去的时候把刀也带上了,打算剜出妹夫的心肝去亲娘坟前祭拜谢罪——这家伙娶他妹妹之前去他娘坟前发过誓,说如果辜负何氏,情愿剜心谢罪!”
朱元璋又是感慨,又是唏嘘:“这大兄弟真实诚,是个好人!”
第133章反派他不香吗?真不香2
何氏出自名门,作为嫡出女儿,在家的时候也算是得宠。
她的生母何夫人出身书香门第,识见非凡,眼见朝堂失势,天下动荡,难免忧心自家日后如何,待到身染沉疴,大夫含蓄告知无法医治之后,免不得要为一双儿女早做打算。
儿子年长些,性情刚烈,粗中有细,到哪里都能找一口饭吃,何夫人不甚忧心,只是放心不下女儿。
丈夫并非长情之人,自己死后他必然会另娶,届时继夫人主持中馈和内宅,女儿又当如何?
若继妻是好人,那自然是好,可若是个刻薄不好相处的,总得为女儿提前铺路。
何夫人趁着精神尚好的时候请了娘家兄弟来,丈夫在侧作陪,当众写了文书,言明将嫁妆尽数留给女儿,文书一式三份,娘家一份,自己手里一份,丈夫那儿还有一份,又替女儿寻了夫家,交换信物之后,将婚事彻底定了下来。
后来的事情证明,何夫人实在有先见之明。
天下动荡,士族衰颓,家中儿女往往与实权诸侯将领联姻,士族内部通婚渐少,何家在这天下大势的滚滚洪流之中,难免受其影响。
何家家主续娶的继妻潘氏是一个落拓士族家中长女,泼辣而妩媚,进门之后立时将丈夫拿捏住了,不间断的从何家掏东西贴补娘家,等生下儿子之后,眼睛盯着的就不再仅仅是何家家产,连原配夫人的嫁妆都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