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献松中举后又一个热闹的喜宴,便是恭贺一门俩秀才一举人的唐家乃是人才辈出的书香门第。
这提亲大队又开始频频登门,唐家的门槛这次真的是被踏平了,干脆拆了,在门口垒上高高的台阶,这也是古人的风俗。
现在唐家身份地位不同了,门槛自然要高出一截去。
只是苦了驴子骡子了,都搬到院外,另搭了棚子住着。
每天来给献林和锦年求亲的人是站满院门口,可是薛氏就是不叫进去。
锦年已经和闺女定了亲事,至于二儿子嘛!人家说了,考了举人再定亲事,现在多好的姑娘都不看。
得!又一个痴情种,他们老唐家也不知都是什么种,个个都是一根筋。
在锦年的频频暗示下,唐宛终于点头答应定亲,薛氏终是放下了一颗悬着的心,兴高采烈的给闺女张罗起定亲礼来。
这消息一出啊,是哭倒了一片小姑娘啊,遗憾的同时,又散出许多怨言来,均是为新出炉的秀才郎抱不平的。
传的最多的就是唐家仗势欺人,将命运不济,又丑陋不堪的闺女硬塞给了无依仗的孤儿手里,叹那叫锦年的秀才好生可怜,大好的前程,什么样家世的姑娘娶不到,却叫一个丑女做了正妻。
气的薛氏跳脚直骂:“黑了心肝的腌臜货,她们怎知我儿美貌,明儿你就给我洗干净那张脸,招摇过市叫那些瞎子好好看看,到底谁是丑女!”
唐宛无语的摇摇头,不予理睬的该干嘛干嘛,她又不是被说丑,就丑了。
锦年也不去理会流言,表妹什么样子他都喜欢,他喜欢的是这个人,况且,她现在也不丑啊!
薛氏气道:“就是个猴,看习惯了也觉得好看,你就惯着她吧!”
锦年与唐宛的婚事定下来了,就不能再同住在一个屋檐下了,这古代都有讲究,成婚前,双方是不能见面的。
唐宛觉得根本没必要,在现代时,结婚的头一天还得见面细说婚礼流程呢,表哥又不是外人,能免就免吧!
锦年也是如是想,他本就十几天回来一次,再不让他见她,那岂不是要害了相思病了。
薛氏却一意孤行,选了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与唐宛搬到了前院的新居。
周姨父夫妻则搬进了薛氏原来住的那间屋子,依着周姨父想法是还在原来那处屋子住着就成,献松两口子搬到主屋才是正理儿。
可金秀说什么不去,说是相公走时特意交待过,长者在不占主位,那正房必须是周姨父夫妻住着才合乎礼法。
周姨父夫妻只好顺从的搬了进去,阿槿还在原来的屋子没动,锦年搬进了唐宛那间屋子,献林则搬进了香芹的那间屋子,阿新年岁渐长,便挪出阿槿那屋,搬到周姨父夫妻原来的那一间屋子。
同去前院的还有大梅母女,还是安排在了东厢,唐宛则住在西厢的五间新房,自己那些东西全都搬了过来,包括藏在耗子窟窿里的银票。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