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信函中相同的字进行比对。
这一比,让刘备惊的倒吸了一口凉气!
拓印上的字迹,与军师的字迹完全吻合!
这说明,军师曾经就在襄阳!
方才,孙乾说,这拓印乃是从被烧毁的学堂中石板上拓印下来的。
那岂不是说,这学堂,本是军师的学堂?!
军师的学堂,被蔡瑁烧毁!
这个蔡瑁,真是该杀!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军师这诗句里,分明有着怨怼,有着对复仇的期望!
苦心人,自然说的是军师自己!
卧薪尝胆……
当年越王勾践,曾在吴王监牢中卧薪尝胆,最终复仇复国!
军师写下卧薪尝胆,以勾践自比。
难道说,军师曾在襄阳,受过欺辱不成?
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三千越甲,指的可能是兵马。
那“吴”又指的什么?
是蔡瑁么?
还是别的什么
军师现在言行举止温文尔雅,知礼节,识大体。
丝毫看不出层受过欺辱的痕迹。
可若未曾受过欺辱,为何会写下如此饱含隐忍、委屈的诗句来呢?
若是受了委屈,那又是何等的念头通达,才能依旧保持今日这般温文尔雅的气质?
军师啊军师,你的过往,究竟经历了什么?
究竟是怎样的事情,造就了如今宠辱不惊,处变不惊的伱?
刘备心中,对诸葛明的过往,充满了好奇……
襄阳,军师府。
从高处归来,诸葛明褪去身上的寒衫,换上了平日里穿着的文士袍。
蔡瑁张允旦夕可平,可曹操大军依旧是一道问题。
如何应对,如何布局,还要思考一番。
取出荆襄两地的堪舆图。
这堪舆图虽是平面,可看在诸葛明的眼里,却是高山沟壑,溪水潺潺。
诸葛明在头脑中模拟出了堪舆图上的所有地势。
哪里适合设计伏兵,哪里应该布下防守。
而哪里又是兵家必争之地,系数在诸葛明的心中。
就在诸葛明聚精会神的查看着堪舆图的时候,书童小跑着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