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她打算把家里后头那两个空着大院子收拾出来,做丫头小子们的训练之所。半日认字读书,练习弹琴歌舞。半日洗衣烧饭,针线女工。
顺便连着那一片房子带花园都有人打扫了,下人们的衣裳缝补,洗菜烧饭也有帮手了。然后下人们腾出手来,可以做更多的事了。
比如在园子里养养花,种点香草,日后家中的香料钱就能省下了。嗯,这回宫中赏赐下来的太监里,就有个会伺弄花木的,不够再从府中下人处招募。&rdo;
第412章心意
两位兄长愣了愣,随即相视大笑。
&ldo;好好好,果然是商贾之女,这买卖做得精细!&rdo;
&ldo;要说咱们家中的家生子也很不少,从前只恨咱们没差使,累得他们也不忍进府。如今一看,倒是进府的人越多越好。&rdo;
程岳也没想到,宁芳不过一个主意,居然一下子能引申出许多蝴蝶效应。
从短期来看,王府为了栽培这些孩子们是要花钱的。但从长远里看,这却是稳赚不赔的生意。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ldo;听全叔说,家生子们听说有这样的好事,宁愿倒贴钱也想把家里丫头小子送进府里来受训。&rdo;
如此收买人心,在宁芳做来,便是如此的顺水推舟,水到渠成。
原本家生子只能择优进入王府当差,可宁芳这么一弄,就给了所有下人子女一个机会。就算最后没法留下来,但接受过专业家务训练的男孩女孩,将来出去做事能跟没受过训练的一样么?
宁娶富家婢,不娶小家女。
所以这也是那些家生子们宁愿倒贴钱,也想把孩子送来的原因。
因为接受教育的机会,对任何层次的人来说,都是极其难得的。
宁芳原本只是在清理府中人手时,想用个不伤体面的法子安置几个人而已。可将这主意说给程岳听,他却生出不一样的想法。
如果要教,能不能多教些人?让那些没机会进王府服侍的孩子们也能有个出路?
宁芳紧接着就开始算,这么多孩子进府来吃吃喝喝,花销是多少。如果要教授,能不能让他们帮着干些活,也挣些收益?
程岳立即同意了。
只要不是拿家养的东西出去卖,他们自给自足有什么丢脸的?
那宁芳就想拿从前打理宁府花园的法子,来打理王府了。
原先她就觉得这么大的地盘,却没好好利用,实在可惜。如果程岳不反对,她就想在家里养花种草,喂鱼养鸟。
甚至可以在园子西头那片归田园居里,种上一片稻谷,既可以赏景,又能得出不少收益。不必卖钱,就拿来供应府里的花销,或是送亲戚走礼都是挺有心意的。
王府的开支账册,她还没有细算过,但管了数年内务,深知其中收益的程岳却是立即同意了。
如果再过一二年,宁芳调教的这批小孩子能顶上用场了,他们的家长就能腾出手来,做更多更要紧的事情。
两人在你一言我一语的碰撞中,就逐步把这事给完善起来了。
但程岳想他今天抢了小姑娘的醪糟,便不居功,把此事全都归功于她的头上。
听他细细讲完,两个兄长都不笑了,反而郑重道,&ldo;此事还请弟妹操持!&rdo;
家生子于主家,历来是水与舟的关系。
培养好了他们,对王府的将来来说,何其有利?
程岳道,&ldo;今儿王妃还问我,既有了戏班子,便要有文武生。文戏好说,武戏就得正经请几个师傅了。&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