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头笔墨纸砚,色色齐整。还有几件虽是半旧,却专为考场检查预备的厚衣裳。
宁琅夫妻这才确信,是王妃在暗中关照。
否则这样有年头的旧考箱,尤其是中过功名之人用的旧考箱,一般读书人家皆是拿来当传承之物,父传子,子传孙,轻易不会借与外人。
宁琅感慨的叹口气,拎着箱子进考场了。
原本考不考中无所谓,可这回要是不发奋,还真对不起人家的一番用心。
而会试一开始,夏鸾儿便开始吃斋了。
每天还要到宁四娘那小佛堂里,去跪着念一卷经书,无比虔诚。
夏君眉被她感染得也紧张起来,每天早晚三柱清香不断,保佑相公得中。
因宁怀璧曾困于科举,十年毫无建树,宁四娘挺理解她们的心情,却有些不赞同二人大手笔的乱捐香油钱。
因宁四娘说要去相国寺,夏鸾儿顿时就表示要捐一百两银子。夏君眉犹豫了一下,随即也表示捐一百两。
科举之年,京城人多,相国寺里可不止宁芳送去的那批举子,听说如今连僧房都挤出来几间招呼考生。是以宁四娘去烧香拜佛,就不方便带这些年轻小媳妇了。
想想他们两家皆是遭灾逃难上的京城,行李都不知丢了多少,哪有这样乱花钱的?
宁四娘不好直说,只道,&ldo;礼佛最重心意,倒不在意钱财多少。你们每人各添二十两便是,回头若果真中了,再好生答谢还愿便是。&rdo;
夏鸾儿还有些不愿,夏君眉已经先应了下来,&ldo;到底老太太有见识,咱们听您的。&rdo;
论起嫁妆丰厚,她可比夏鸾儿更加有钱。
但这几年跟着戴大嫂学当家,夏君眉也学会了精打细算。况且她还想风光陪嫁两个侄女,自然日子过得精细。
还主动道,&ldo;我看芸儿妹妹也不便出门,不如让大嫂子陪老太太去庙里走走吧,也省得我们担心。&rdo;
这个倒是可以。
戴大嫂为人爽利,跟宁四娘也颇谈得来。于是二人再带上徐嬷嬷等几个下人,一起出门了。
路上宁四娘便跟戴大嫂透了个话,她今儿去,一是为了拜佛,二是为了接宁琅妻子颜氏。
此事宁四娘知道后,也是跟程岳一个意见,
考前先别打扰人家,等着开考了,不管中不中,既知道了同族在此,必是要去接一回的。
所以她才收拾了宁怀璧用过的旧考箱,妥妥的给人送了去。
戴大嫂听得连声称赞,&ldo;还是府上行事厚道。横竖二爷二太太没回来之前,我是必要厚颜赖在府上住下的。也好跟着多学学规矩,只望老太太不要嫌我。&rdo;
宁四娘听着直笑,&ldo;巴不得呢。&rdo;
别看出身不高,戴大嫂可比夏鸾儿会做人多了。
如今宁怀璧夏珍珍都不在,家里没个男人,虽有宁芳不时打发人来关照,其实有许多事情仍要操心。
戴大嫂一来,便主动分担起庶务打理。还说等戴良考完了,外头的事务就交他办去。
可夏鸾儿说来人也不坏,却象是怕给人添麻烦。原先说是自己要走,给宁芳打消念头之后,又想着是不是搬出去租个小院子。
可亲戚要来干什么?不就是互帮互助的么?
好在齐瑞华还没那么糊涂,当即把她骂了回去。夏鸾儿从此说话做事,就多添了几份小心翼翼,让人看着就累。
所以宁四娘对她,也真是实在难以亲近起来。
反倒是戴大嫂一家,该干什么就干什么,相处起来就轻松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