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大明首辅严嵩 > 第320章(第1页)

第320章(第1页)

&ldo;王爷之福,便是皇上之福。&rdo;嘉靖一直不说话,袁炜也憋了半天。眼下听到皇上说话了,顿时禁不住也开了口,&ldo;今时裕王有喜,来年皇家添丁,我大明江山千秋万载。&rdo;

&ldo;哦。&rdo;出乎袁炜地意料,自己这一席话,传进了嘉靖老人家的耳朵里,他却只是轻轻&ldo;哦&rdo;了一声,不但面无喜色,倒还皱了皱眉头。

难道自个哪句话说错了?袁炜的心里,顿时&ldo;咯噔&rdo;响了一下。再仔细想想,似乎一个字也没错呀。

&ldo;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去吧。&rdo;嘉靖地神色,似乎有些疲劳,挥了挥手,示意袁炜可以离开了。

&ldo;微臣告退。&rdo;袁炜经这么一吓,哪里还敢再多说半句。揪着颗心,忙不迭的退出门外。

&ldo;唔……&rdo;嘉靖看着袁炜渐渐离去,长叹一声,微微眯上了眼。

户部衙门里。

萧墨轩正坐在公房里,着着几个主事和主薄在那议着事。

下个月就是夏粮收获的时节,各地的官仓里,眼下还有多少存粮,该留多少,该添多少,又有多少该运进京城入了太仓,陈年的粮食该如何处置,运粮入京的漕道该如何配置,都是眼下要准备停当的。

在户部呆了这几个月,萧墨轩除了学着该学的东西外,倒还解开了一直缠绕在自己心里的一个大大的疑问。

据历史记载,大明朝在最鼎盛的时期,每年国库的岁入也只有几百万两。而后来的满清,国库岁入最高的时候据说有八千万两。

可是为什么,大明朝以几百万两的岁入,便就称得上是仓盈库溢,而清朝八千万两的岁入,却是仓库里面老鼠开运动会?

以白银为准,清朝的物价和明朝相比,是高了好几倍,可再按岁入一比,清朝却比明朝高了十几倍,这似乎完全不符合逻辑啊。

等到萧墨轩做了户部侍郎,掌了天下钱粮,他才算是渐渐明白过来。

明朝的赋税,大部分是不上缴太仓的。各省,各府,各县,都设有自己的官仓,百姓们上缴的钱粮,大部分便直接留在了各地官仓。平时的小灾小难,都只由地方上处理或者互相调拨便行了,并不算进太仓的岁入。只有很少一部分才会解送进京,进入太仓,作为皇族的岁用以及百官的俸禄。

幻想中的,每到收获时间,京杭大运河里立刻舟船连片,千帆竞舞的情景,在大明朝并不是十分常见,往往只能见着几天。

虽然在萧墨轩看来,各地都设有官仓未必是个好事。这么多资源掌握在地方官员手里,滋生出的腐败和意外便也会多了许多。但是如果从成本上来折算,便是省去了大量的运输费用和损耗。

而作为满清政权,是一个以少治多的王朝。对于中原和南方的汉人们,他们向来放不下心,又怎能让这些人帮他们看着东西。所以每年收获的时候,绝大部分的赋税便直接运往京城,由满清朝廷来统一支配。

还有一层便是军饷的问题,眼下大明的军队,推行的都是卫所制。

各个卫所的军粮,都由士兵自己自给自足,类似与当年的新疆建设兵团。这一份花消,也是不经过太仓的。

而满清的八旗兵,都是从国库里划拨钱粮养着,这一部分花消,自然要算到国库里边。

所以经过这么两层解释,大明为何岁入少而盈,满清为何岁入多而虚,也就不难明白了。

但是这卫所制……难免会削弱战斗力啊,萧墨轩的心里,也隐隐有些担心。

眼下的明军,除了北方的九边驻军和谭纶,戚继光几个统领的东南剿倭大军,其他的到底还有多少战斗力,萧墨轩也说不上来。(

第四卷第四十七章流言

下的大明朝,虽说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可自从嘉是天灾不断。

遭了天灾,如果来不及及时救济,便就会出了流民。那些流民一路奔来,见东西就抢,见城池就掠。说是起义,其实也就和强盗没多少区别。

去年,也就是嘉靖四十年,三月的时候便就闹出了闽粤赣流民作乱。

嘉靖三十九年起事的郑八,张,在粤北盘踞了一年多,在山中构筑宫殿大寨,周围环列小寨数百,聚众十万人,先后出击福建汀州、南靖、漳州、延平、建瓯和江西宁都等地。

直到今年的二月,才在广东总兵刘显和俞大猷的进剿下攻破柏嵩岭山寨,荡平贼势。

后来大明朝的灭亡,细细追究起来,其实也是因为这些。

万历年间与日本在朝鲜一战,虽获得胜利却伤了元气。此后国内流民四起,卫所驻军缺乏战力,一溃千里。满清乘机起事东北,再乘大明内乱之时一举得国。

历来得天下容易者,莫若满清。虽说满清出了一个奴尔哈赤,也算得是英雄,可明金曾经交手过几次,也是互有胜负。说大明是败在满清手上,实在冤枉。在满清入关之前,大明就已经亡国了。所谓的满清灭明,不过是满人意淫而已。

若不是国内纷乱,大明如果缓过气来,到底谁笑到最后还未可知。

其实归根到底,还是缺了粮食啊。萧墨轩一边和主事们议着事,一边悄悄的想着。还有那小日本儿,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祸害千年。

若不是因为天灾不断。粮食短缺,国内也不会有这么多流民。明朝后期,也不至于缺少军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