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一整首《侠客行》,浩浩荡荡,洋洋洒洒,宛如涛涛大河,汹汹而来,彻底碾压在座的名士。一个个听完,彻底愣住,脸上有敬仰和钦佩,更有追之不及的叹息。
好诗!
绝诗!
这样的诗,堪称传世之作。
豪情壮志,自诗句中流淌出来,令人折服。
管宁站起身,双手合拢,向刘枭拱手揖了一礼,感慨道:“刘相的诗才,管宁甘拜下风。一首《侠客行》,冠绝众人。有此《侠客行》,其余诗不足论矣!”
其余人神情苦涩。
起哄让刘枭吟诗的中年人,面色更是尴尬。本来是他率先起哄,想让刘枭出个丑。没想到,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仅没让刘枭出丑,反而让刘枭尽展威风。
尤其,刘枭的诗让他们绝望,这样的诗,他们做不出来。
刘枭看着起哄的中年人,微笑道:“本相的诗如何?”
中年人更是尴尬,搓了搓手,有些手足无措。他深吸口气,双手合拢,躬身恭恭敬敬的行礼道:“刘相才思敏捷,在下佩服。”
其余人,纷纷附和。
“刘相一表人才,真是真人不露相。一首《侠客行》,在下心服口服。”
“在下服了。”
“刘相诗才,冠绝无双。”
……
一个个,纷纷吹捧。
他们不清楚刘枭的底细时,都落井下石的起哄,想让刘枭出丑,想试探刘枭的底细。如今刘枭占据上风,取得优势,力压众人,他们又纷纷吹捧,甚至为刘枭助威。
刘枭听着吹捧声,神色如常。
他并无什么得意。
一群儒生罢了,和这些人斗气,实在无趣,只是一个个逼得太紧,刘枭才出手打脸。
典韦坐在下方,神情兴奋。
他对诗句中许多的典故不了解,也感受不出什么。他喜欢的,是诗中的句子,觉得热血沸腾。尤其是,其中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这样的诗句,更令典韦为之欢喜。这样的侠客,不正是他所期待的吗?
“刘相,抛开侠客不谈。我们先前,曾谈及泰山。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为诸山所宗,气势磅礴。刘相才思敏捷,不若再做一首关于泰山的诗如何?”
人群中,有人再开口。
刘枭循着声音看去,看到了说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