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总兵一游击一守备麾下的营兵加上家丁总共差不多有个一万两千人左右,对付铁营总部那几千兵马还是绰绰有余的。
不过这豫西山区山高林密道路崎岖难行,莫说是这区区一万多兵马,就算是再加上一万兵马那也奈何不得躲在山中的铁贼了。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那嵩山一带活跃本地地头蛇土寇李际遇是支持铁营的,不仅派人为铁营充当向导带路充当耳目提供情报,而且还动山中的寨民给在山中的铁贼输送粮草。
当然,这粮草铁营是给了银子的,但这李际遇能冒着这个风险给铁营输送粮草,足以说明这李际遇还是认可王铁这个义军盟主的。
这个时候那就体现出来了王铁这个盟主虚衔,以及王铁平时在外面欺世盗名博取的一个忠厚长者形象的重要性。
王铁要不是这去年在郑州经过几省反贼会盟推出了当这个盟主的话,那这李际遇说不定鸟都不鸟王铁。
既然当初李际遇等一帮豫西山区的土寇承认了王铁这个盟主,那王铁如今落难窜到这山里,这山里的土寇自然是有那个义务来拉大哥一把。
当然,最主要还是王铁在外面的名声好,没有像图图哥那样人嫌狗厌走到哪里祸害到哪里,所以这豫西山区的土寇寨民愿意接纳铁营。
铁营在进入豫西山区后那基本上做到了秋毫无犯这四个字,没有到山中的土寨中去抢劫寨民,即使有个别不长眼的土寇袭击铁营,王铁也没有仗着武力强大报复回去。
当然,这倒也不是王铁以及铁营的那些军官们脾气好,而是这山中的大小土寇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铁营屠一两个不长眼的山寨很有可能得罪一片的山头。
如今这形势比人强,外有官军进剿在内自然是不能得罪这些地头蛇,所以王铁他们为了避免惹怒这山中的土寇,免得那些不长眼的土匪也只能是暂时先忍着。
再来看看大别山这边王经纬他们的情况。
这周兵、杨雄、孔有德等部从霍丘渡河受阻转入到商城一带的大别山区后没两天就碰到了北上的王经纬部,这两路铁营别部会师之后,这最高指挥权就按照江湖规矩由二当家王经纬来统领。
王铁这个最高统帅尚且都难以节制这各大军头,那就更别提这威望远不如王铁的二当家王经纬了。
所以这两拨人马在商城县会师之后,别的什么都没有干,就专门在一块搞内斗。
当然,这内斗的主题并不是争权夺利,而是对转进路线的争议,这王经纬认为应该暂时蛰伏在大别山区中等这阵风头过了,再出山去豫西山区找王大帅汇合。
而周兵则是坚持认为应当按照滁州会议的部署,立即向豫西山区进去找总部会师。
杨英跟孔有德两人对于这二当家和三当家的争论则是没有掺和进去,但也正是因为他们两没有表态支持那一方,所以就导致这个决定迟迟做不出来,以至于部队长时间滞留在商城县山区内没有行动。
等到王铁从沈丘来命他从信阳转入南阳再北上豫西的山区的军令后,那卢老爷布置专门针对王经纬他们的四路围剿计划已经启动了。
面对这突然杀入山中有向导带路有土寇配合的刘良佐、牟文绶部,王经纬他们招架不住也只能从商城县山区往南部的霍山县一带转移。
之所以不往北边跑,是因为王经纬他们打探到关宁军祖宽部就在他们北面的光州。
其实这以王经纬他们的实力完全可以打败这进山搜剿的刘良佐和牟文绶部,即使他们有向导和配合官军作战的土寇也一样不行,因为铁营这边也有向导以及与山中土寇交好的队伍。
但最终还是因为内斗导致人心不齐军心不稳,所以面对刘良佐和牟文绶的进剿只能是往大山深处窜。
这大别山西边有牟文绶、刘良佐,北面有关宁军的祖宽,所以这王经纬那也只能领着弟兄们准备往东出蕲、黄一带转入湖广,再从湖广转入河南进入豫西山区。
可这卢老爷也给算到了,卢老爷部署在蕲黄一带李重镇、雷时声部以及本地驻军卢镇国、苗有才等部官军遏制住了铁营东出湖广的道路。
这西边的路不通,王经纬他们便合击往南出潜山、桐城往西转入江北,利用铁营的机动优势甩开堵截的追兵转入河南。
但这应天巡抚张国为亲自抵达桐城坐镇,领着手下抚标两营外加应天总兵许自强部还有江北的主力杜弘域部前来堵截,所以这堵的王经纬只能又退回到山里去。
好在这四面围堵的官军也不敢深入山区进行围剿,再加上那在山中还有贺一龙、慧登相、马进忠他们几个分担压力,所以虽然这王经纬部被堵在山里,但也没有遭受多大的损失。
既然这在山里出不去,那王经纬自然是要给王铁上报解释不能出山去会师的原因,以免这王铁怀疑他滞留在大别山不出去是想要抢班夺权另立中枢搞分裂。
这跟着王经纬的汇报一块送到王铁那里的,还有跟着王经纬一块行动的张应昌这段时间关于大别山区各个方面的调查报告。
张应昌的这份调查报告送到王铁那里去了之后,那也彻底的改变了铁营的命运。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