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两个人就分开了。当时他们住在广州车陂北街的城中村。
最后张铁军一个人默默离开的。也是在那个时候,他接触到了化妆品和服装行业。
把这两个行业起了个底,还参加了两次美博会。
那个时候的小二胖,和这会儿可是一点也不一样,差异太大了。
“你看我干什么?”二胖一边倒水一边扭头看了看张铁军:“没见过呀?”
“礼貌点儿。”吕厂长笑着拍了自家丫头一下:“这是我二丫头,高中毕业了没事干就天天在我这混着,也没个正事儿。”
老厂长他们一看就是都习以为常了,笑呵呵的喝水:“你茶叶呢?就白开水呀?”
“真事儿,茶叶怎么不放?”吕厂长看向二胖。
二胖就咯咯乐:“忘了。不是你说让我倒水嘛,又没说要加茶叶。”
俩老头一脸的无奈,其他几个厂子里的老人就在一边笑。
这些孩子从小就生活在厂里,在这里上幼儿园上小学中学,都是看着长大的,和自己的孩子也没什么区别。
可惜就是等到她们长大了,厂子也差不多要到头了,不再可能进厂上班了。
就和张铁军和所有大型国企的子弟一样,从小就被告知长大了要进厂,人生目标也就是进厂上班。
然后就迷茫了,不知道该干什么。这是六、七十年代两代工厂子弟的辛酸泪。
张铁军还是幸运的,赶上了最后一班车。
“咱们现在还能正常发工资吗?”张铁军收回目光看向老厂长。
老厂长叹了口气,吧嗒吧嗒嘴:“现在上班的能发,不上班的就只能发一部分,退休的那些更少。活太少了谁也没有办法。”
因为产能不足,厂里已经有一部分职工不用上班了,在家等消息,也算是自谋出路,去找点什么活赚钱养家。
但是这边现在这个时候大片大片的工厂都在停产半停产这么个状态,外面的钱也不是那么好挣的。
就这么大个小城,需要挣钱的人太多了。几百个厂啊。
这会儿就连最挣钱的,江西最出名的动力厂都停产了。
动力厂女工在组装柴油机。90年
那可是享誉全国的柴油机厂,生产的庐山柴油机一度是国内拖拉机的标配,曾经出口东南亚的。
九零九一年的时候还是特别兴旺,上面还在表彰还在要求提高产能,谁知道到了九五年嘎一下就不行了。全面停产。
也就不要说那些小厂了,这会儿还能坚持生产的就是牛厂。
当初为了提高产能从动力厂分出去的柴油机厂已经在生产煤气罐了,销量一点也不好,市场竞争太大。那东西门槛太低。
五七二七厂也不行了,虽然没停产但是产品积压的厉害。
还能怎么样?大家也都在绞尽脑汁想办法,可是厂子就这条件,设备就这条件,想转型都不可能。没钱。
实话实说,受武汉赵市长的影响,这边大部分城市都已经把老厂放弃了,一心琢磨着引资。引外资。
但是引外资也是需要条件的呀,你没有个全国畅销的产品人家看都不看。
人家盯的都是有着大产能的,市场占有率高的,有自己的销售网络和大渠道的。人家这是花钱买路,不是要合作产品。
没看那些合资的,贱不贱卖先不说,转头就把你的品牌你的产品给雪藏了,变成人家的代工车间,然后渠道网络市场都成了人家的。
徒为他人做嫁衣。这句话完美的叙述了九十年代的实际情况。
张铁军也叹了口气,抿了半天的嘴,想了又想,掏出了电话。
“喂?吴书记,我有个想法想和您商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