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妈就笑:“早知道你这样的,当初照像就应该把你扔门口。那时候照张像才多少钱?”
“也不便宜吧?”李美欣说:“那时候几块钱是啥概念?我听我妈说过,照张像都得核计半年,舍不得。”
“我爸我妈挣的多。”周可心搂住李美欣的肩膀:“他俩那时候工资都高。”
这话不假,六七十年代那个时候,周爸是长途车司机,一个月乱七八糟下来就能开一百多块,周妈在审计局,十七级干部,也有一百多。
咱们国家是在五五年开始执行货币工资制度的,在五五年以前是工分补给制。
五六年开始施行二十四级干部工资标准,十三级以上属于高级干部。
工人工资是另外一套标准,八级工制,三级工相当于二十四级干部,八级工人的工资相当于十七级干部。老牛逼了。
这套工资标准制度从颁布三十年没有改变,到八五年开始实施结构工资,九三年再次调整,开始施行职级工资。
后来虽然还有几次变动,都是在职级工资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在六七十年代,一个家庭一个月收入小三百块钱是什么概念呢?
这个还真不太好比,那个时候的工业品太贵了,那个时候的房子也是分配的……反正,大概就是现在的你,想吃啥吃啥,想买啥买啥。
完全没有压力。
如果不考虑工业品和房子的话,那,那个时候的三百块钱只用在生活上,至少可以相当于现在的一或都两万。
虽然那个时代物资比较匮乏,但周家三姐妹都可以说是在蜜罐里长大的,一点都不夸张。
一个普通工人靠工资就能养活全家五六口人穿衣吃饭上学,就是这么个概念。
从真维斯蓝色的牌子下面过来是一家歌舞厅,金夫人就在歌舞厅隔壁,巨大的喷绘画面上一对男女深情的注视着。
96年冬
周可丽就笑:“咱来这照像也不亏,这幅画早都挣回来了。”
“那可不一定。”张铁军也笑起来:“现在沈阳有机器的可不止咱们一家,万一是在别人家做的画面呢?”
“你就跟我做对。”周可丽捶了张铁军一下,咬着牙小声哼哼:“你等晚上的。”
绿色的大辫子摩电公交车从几个人身边开过去,吹起路上的雪屑,骑自行车的人都是一手扶把一手捂着耳朵,一个一个小脸冻的通红。
在这个天气还有耍帅的,烫着头,穿着皮西装扎着领带,混在一群军大衣里昂首阔步。就是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不冷。
一辆白色的轿车按着喇叭从中街里拐出来,喷着白汽在一众艳羡的目光中向北而去。
“真烦人,生怕别人不知道他趁个破车似的。”周可丽瞪了白轿车一眼,嫌它喇叭按的烦躁。
“走吧,进去看看。”张铁军搂了她一下。
舞厅门口还停着一辆黑色的蓝鸟,排气口呼呼喷着热气儿。
“咋上去?”壮壮扭头看张铁军:“二姨夫,他家在二楼。”
“把你扔上去。”李可欣摸了摸壮壮的脸。
实话实说,如果不是先天不能走路,壮壮这小家伙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小帅哥,长的全是父母的优点,还忒聪明。
“我们先上去看看吧?”一个安保员小声问张铁军。
“不用,不至于。”张铁军摇摇头:“来,咱们把壮壮抬上去。”
“得得得得,我们来。”四个安保员过来各占一个角,把壮壮连轮椅带人一起轻飘飘的抬了起来。
“哎哟,像坐轿似的,壮壮成新郎官了。”周可心笑起来。
“新娘子才坐轿好吧?”李美欣在旁边来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