沫陶和济临离开了逍遥门,临走的时候还立誓不将那些事情告诉其他人。
自从从逍遥门离开之后沫陶就一直闷闷不乐的,她时常发呆,有的时候连济临叫她也听不到。
她对新奇的事物失去了一开始的乐趣,不会再兴致冲冲的拉着济临满街跑。
这可愁坏了济临,他为了让沫陶开心起来每看到什么好玩的事物就拉着沫陶,他无时无刻都在寻找新奇的玩意然后双手捧到沫陶的面前。
他们两个现在的状况,倒是与刚下山的时候反了过来。
在济临的陪伴之下,沫陶的情绪一点点的缓和了过来,她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有的时候也会跟济临开玩笑。
“小孩子就是小孩子,有点情绪很快就能缓过来了。”
卓风慵懒的趴在沫陶的头上,听着下面沫陶的笑声嘴角不由得也微微勾起。
他是看着沫陶从五六岁的样子长到现在十几岁的少女,他和了明一样,怎么说也算是沫陶的半个父亲,看到孩子开心,他是打心底的高兴。
不知不觉间,他在这个世界已经待了很多年了。
接下来的游历就显得顺利了许多,济临和沫陶一路上惩恶扬善,救过人,收过妖,也打过坏人,救过好妖。
他们在江湖上认识了很多人,那些人或许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个过客,又或是缘分的刚刚开始他们往后还会相遇,会发生更多更多的故事。
济临的名字被提起时前面也不再出现了明的名字,济临就是济临,他是峦山寺的和尚,是一个有实力有善心的好和尚。
至于那个一直跟在他身边的少女,很多人都将她认作是济临在路上救的一个小女孩,因为无处安置所以带在了身边,当然也有人认为沫陶是了明大师或者峦山寺其他和尚的世俗弟子。
但是济临和沫陶两人对这件事绝口不提,任凭其他人去猜测,当有人询问的时候他们就说二人是伙伴,是朋友,是同行者。
卓风曾无数次想过,如果济临不是一个和尚,如果了明不是峦山寺的住持,或许他们两个在介绍的之后不会这么说。
他们或许会说,他们是彼此的青梅竹马,是身边最重要的,是想要相伴一生之人。
可惜,这个世界上没有如果,沫陶也已经不再是那个会询问和尚为什么不可以嫁娶的小女孩,更何况,沫陶是妖。
这样“精彩舒服”的生活持续了三年,三年间两人走了很多地方,见识到了很多事物,也交到了很多的朋友。
比如说段家庄的少主段意肆,他因为逃婚遇到了济临和沫陶,后来遇到了心爱的那个她,将心爱之人带回家和父母进行了一天的争辩,最终选择和心爱之人私奔了。
再比如说宣亚山的那个大当家,武痴一个,拉着济临连续比了七天的武才放济临和沫陶离开,只不过这期间人家一直好吃好喝的供着,让人找不出一点错处。
又或是说江湖游侠阎选,他时常神出鬼没的,和济临一起合作惩治了一次坏人之后执意要跟两人一起游历,但是在第二天留下一封书信却又消失了踪影。
人间很喧嚣,江湖很有趣。
像沫陶和济临这样的人,天生就是更适合江湖的,而不是在那四四方方的小院子里待着,那这样虽远离了世事的尘嚣,却远没有如今的这般快乐。
……
这样的快乐,一直持续到那一天。
那一天,济临和沫陶来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沫陶看着石碑上刻的大大的三个字,陷入了沉思。
石碑上面,刻着苍劲有力的三个大字——穆家村。
这是方荆生活了近十年的地方,她在这里吃着百家饭长大,后来那对收养她的夫妻也不幸身亡,磨灭了方荆心中那最后的温暖。
沫陶久久的盯着那两个字,眼帘低垂着,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