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费尔南德斯、武善维和栗剑锋等人类高层所主导“洋葱行动”和全面战争失败后,泰伯星人公然撕毁了双方签署并执行了30年的“和平协议”。
战败一方只能是砧板上的肉,沦为任人宰割的下场。
尽管如此,这场全面战争仍然被人类视为最接近成功的战争,若不是暗物质人所主导的“宇宙平衡”策略,人类差一点就将泰伯星人赶出了太阳系。
可惜,人类在胜利的前夜,终究还是倒在了更为强大的宇宙文明那遥不可及的武力和科技之下。
战败的代价是巨大的。
泰伯星人向全人类下达了逐客令,他们以人类擅自单方面开战、“破坏”所谓的“和平协议”为由,勒令人类在3个月内必须全部撤离地球。
同时将人类开发和利用火星领地的权限从120年缩短至30年。
人类当然不接受泰伯星人单方面撕毁协议的恶劣行径,于是,又一场为生存和自由而战的战争爆发了。
拼尽全力的人类最终还是没能抵挡住泰伯星人那毁灭式的攻击。
为了保存实力、更为了人类的延续,人类不得不接受现实、接受了由泰伯星人擅自修订的所谓新版“和平协议”。
3个月后,人类全部撤离了在地球上的最后一块领地,即大洋洲西部地区。
历经数十年的努力建设,人类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将大洋洲西部地区改造成了一块气候适宜、环境优美的宜居之地,最后还是拱手相让于泰伯星人。
还有那无法估量的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项目。
总之,人类在大洋洲领地创造、耗费30年的财富和心血,终究被泰伯星人全部窃取并洗劫一空。
失去大洋洲西部地区这块地球上的最后领地,也意味着地球人这一称呼彻底成为了历史。
至此,火星成了人类在太阳系的最后一块领地。
人类已退无可退,可泰伯星人仍然没有善罢甘休,誓要将人类赶尽杀绝。
他们又拿新版“和平协议”做文章。
在武力威慑与边打边谈、以战促谈的一系列运作下,泰伯星人又在新修订的新版“和平协议”中擅自将人类拥有火星领地的时间缩短至30年。
好在前任地球联邦政府总统费尔南德斯在最后时刻的坚持与决绝,泰伯星人最终妥协,修改了所谓的新版“和平协议”并将人类拥有火星领地的年限延长至55年。
时光荏苒、恍惚一瞬。
截至刘翰洋被放进冰冻型休眠舱,人类拥有火星领地的年限只剩下40年。
40年之后,人类必须全部撤离火星、撤离太阳系,至此将彻底沦为没有家园、无立锥之地的星际难民。
回首人类从地球移民至火星的这几十年,尤其是大规模从地球撤离到火星、将其视为唯一家园的这些年里,人类对这颗星球的改造可谓是不遗余力。
失去了家园地球,人类才真正意识到火星领地的弥足珍贵,于是,人类举全族之力誓要将其改造、建设成第二个地球家园。
改造火星气候环境,就必须获得充足的能源和电力,于是,人类将目光瞄向了太阳。
早在泰伯星人入侵伊始,人类就通过安插在暗河公司内的情报人员获得了戴森球的制造技术。
之后,在前危机计划署的牵头下,在全球70余国、3万名科学家组建的联合攻坚小组的不懈努力下,人类终于完全吸收并消化了戴森球制造的技术难点。
此后,21万颗包裹太阳的分段式卫星被陆续发射、运载至预定轨道,即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拉格朗日点。
半年后,当21万颗卫星全部展开后在太阳四周形成了一个环日、壳状的轨道结构。
这是一个包裹太阳、开采太阳能源的巨大人造天体,即一个利用恒星做动力源的、天然的核聚变反应堆,也就是戴森球。
戴森球的建造预示着人类彻底摆脱了千百年来受制于能源短缺的桎梏,真正实现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供应这一终极梦想。
这也为日后的火星环境改造和开发创造了先决条件。
泰伯星人完全占领地球后,根据双方签署的“和平协议”到了戴森球所产电能的15的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