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五日,奥匈帝国驻德大使卓基夷奉命把弗兰茨8226;约瑟夫皇帝的亲笔信呈交威廉二世。信上说:奥皇储遇刺,&ldo;是俄国和塞尔维亚大斯拉夫主义者直接鼓动的结果;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削弱三国同盟,分裂我的帝国。……如果我们容许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就意味着我的朝廷和我的领土将长期遭受危险。……最近在波斯尼亚的可怕的事件发生以后,你一定也认为奥、塞之间的敌对,要想求得友好的解决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只要贝尔格莱德这种罪恶的煽动根源不受到惩罚,则所有欧洲君主国家的和平政策将受到威胁。&rdo;
信中所谓惩罚塞尔维亚。就是发动侵略战争。弗兰茨8226;约瑟夫恳求威廉二世表态支持他地战争行动。德皇收下奥匈大使地信件。并当场表示。奥地利&ldo;可以肯定地指望德意志帝国作为一个盟国和友邦为它地后盾&rdo;。而我们&ldo;德意志将全力支持&rdo;奥匈对塞尔维亚&ldo;采取军事行动&rdo;。并且认为。&ldo;如果我们放过这次如此有利地机会。将是可惜地&rdo;。
奥匈帝国地总参谋长赫特岑多夫也于七月五日谒见奥皇。转达了德国地答复。这位八十二岁刚刚失去了儿子地老皇帝喃喃地说道:&ldo;现在我们不能再回头了。将要有一场可怕地战争了。&rdo;奥匈帝国立即着手准备挑动战争。在德国、奥匈帝国准备发动战争地同时。俄罗斯、法国两国也在积极地备战。
七月二十日。法国总统彭加勒和总理维维安尼访问俄国。两国相互保证说。一旦对德国开战。两国一定履行自己作为盟国地义务。俄国过去在一九零九、一九一二和一九一三年三年地国际危机中。曾经三次让步和退缩。现在它决定这次绝不让步和退缩了。俄、法在两国会谈公报中。以及在公开地外交场合。都一再强调两国&ldo;珍贵地友谊&rdo;。大肆渲染&ldo;亲如兄弟地海、陆、军力量&rdo;。并互相表示要&ldo;忠诚不懈地与它地盟邦合作&rdo;。
两国首脑会谈期间。俄国在彼得堡冬宫举行了招待宴会。席间。彭加勒特地同奥匈帝国大使交谈。要大使转告奥匈帝国政府&ldo;应当特别慎重&rdo;地处理对塞尔维亚地关系。他强调说:&ldo;塞尔维亚在俄国人民中间是很亲密地朋友。而俄国又有盟邦法国。在这个问题上真不知有多少可怕地纠纷。&rdo;
英国也已经做好战争准备。并且认为迟打不如早打。再拖延下去。将对自己不利。因为英国看到德国地生产能力比自己强大。在海军造舰竞赛中将会很快赶上来。希望在目前仍保持海军优势地情况下。通过战争击败危险地竞争对手。
不过在萨拉热窝事件后。英国开始并没有流露参战地意向。因为它既担心德国悬崖勒马。又怕承担首先发动战争地责任。同时。英国议会和内阁中存在着一个亲德派。英国内阁中。十二名阁员不赞成参战。整个工人阶级和大部分
人反对参战。特拉法加广场上的群众集会要求英国37在声势浩大的和平运动的压力下,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向德国驻英大使说,英国同俄、法两国没有任何同盟关系,不受任何义务约束,并一再申明英国的态度是&ldo;尽一切可能防止在大国之间发生战争。&rdo;
奥匈帝国在德国支持的鼓舞下,积极准备发动侵略塞尔维亚的战争。它选择法国总统彭加勒七月二十三日离开俄国回国这一天,向塞尔维亚发出了最后通牒,限令塞尔维亚在四十八小时内答复。
最后通牒指责塞尔维亚政府违反它对奥匈帝国的承诺,纵容反奥运动,甚至纵容恐怖行为。最后通中指出:&ldo;根据六月二十八日暗杀案罪犯的供认,可以看出萨拉热窝暗杀案是在贝尔格莱德策划的,凶手所使用的武器和爆炸物都是由塞尔维亚的军官和官吏提供的……最后,凶犯携带武器进入波斯尼亚,也是由塞尔维亚边防军官员加以安排和协助的。&rdo;
据此,奥匈帝国要求塞尔维亚政府公开严厉谴责一切反奥宣传,接着提出十项具体要求,其中包括:一、塞尔维亚报纸不准刊载反对奥匈帝国的文章;二、查封反奥组织;三、肃清学校教育中反奥宣传因素;四、按照奥匈帝国提出的名单罢免那些参与反奥宣传的文武官员;五、奥匈帝国当局参与镇压塞尔维亚境内的反奥运动;六、奥匈帝国的代表进入塞尔维亚境内,调查萨拉热窝事件;七、严惩萨拉热窝事件有关人员;八、塞尔维亚政府必须就某些高级官员在萨拉热窝事件后发表的反奥言论作出说明;九、严肃处理那些官员;最后,塞尔维亚政府应当把命令它采取的一切措施的执行情况立即通知奥匈帝国政府。
在最后通牒中,奥匈蓄意挑衅,使用了侮辱性语言。这个最后通牒的内容,德国事先就知道了,并且认为,&ldo;为保持一个国家的尊严,塞尔维亚显然是不能接受这些条件的&rdo;,结果只能是战争。但是,塞尔维亚为了避免战争,尽量克制忍让,除了不同意奥匈帝国派人干涉塞尔维亚内政之外,其余各项均表示接受。可是,奥匈帝国不顾一切地按照预定计划,于事件发生的一个月后的七月二十八日向塞尔维亚宣战了。
奥匈帝国发出最后通牒之后,俄国通知奥地利,攻击塞尔维亚会引起俄国的总动员,并表示俄国不容许奥地利打垮塞尔维亚,成为巴尔干半岛的霸主。七月二十六日,英国外交大臣格雷提议由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四国调停奥、塞之间的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