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现富二代,大佬求带飞,能送我一张吗?”
“凭啥送你啊,要送也送我,大佬,我是个萌妹子,能送我一张吗?”
“别闹,说正经的。大家都去发动身边的朋友和同学,多多支持奇点乐队吧。
实在看不了奇点乐队就这样败了。大家一起努力,哪怕最后结果还是不敌,那也要输的体面。”
“一起努力,加油奇点乐队,加油三哥。”
这样的帖子,这样的对话,不仅在天呀BBS上刷屏,几乎所有的论坛、贴吧,都纷纷上演。
大家一起支持奇点乐队,买一张奇点乐队的新专辑,不让奇点乐队输。
这样的号召,广泛地在乐迷中传播起来。
可是,奇点乐队的铁杆歌迷毕竟是少数,响应者平平。
会买的,迟早都会买。
不会买的,怎么号召也没用。
明星歌手的号召力,不仅体现在知名度上,也体现在粉丝的支持力度上。
对于发行的新专辑,歌迷可能因为音乐本身购买,也可能因为喜欢歌手本人的特质去购买。
购买行为是一个综合因素影响。
就像秦川娱乐至死的年代,很多小鲜肉歌手,作品平平,但抵不住专辑销量惊人。
有些小鲜肉歌手的专辑销量,甚至比一些老牌天王天后的销量还要恐怖。
这也是为何娱乐公司要花巨额资本去给艺人进行个人IP的营销推广,打造人设,提升号召力。
有时候,明星和艺人的人设真的比作品质量还要重要。
喜爱这件事,本身就是盲目而非理性的。
铁杆歌迷的号召,也不能说没用,但效果肯定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广大乐迷,对奇点乐队的喜爱,还是建立在奇点乐队本身的形象和音乐的传唱度上。
如果浪潮唱片,没有巨量资本去为奇点乐队做营销,那么在和刘天王、曾天后的竞争中,奇点乐队完全没有人设优势。
歌迷的购买行为,可不会只是发自本心,也不仅是出于对音乐本身的热爱。
被广告,被营销手段营销,是不可避免的。
于是,就发生了上周,刘天王专辑销量大幅度领先于奇点乐队的情况。
对于媒体的报道,不明真相的读者们、乐迷们几乎都已经相信,奇点乐队这次是真的输了。
“奇点乐队这是要输了?”
燕京,大地娱乐,天后黄飞飞在结束了一圈巡回签售会后,返回了总部,向老板万向东问出了这个问题。
万向东犹豫了片刻,回道:“输?我看不一定?大家只看到了刘天王销量大幅度领先奇点乐队,但是没注意,奇点乐队的净销量也是十分夸张的。”
“是的,一周340万张的销量,这哪里像是被打的一蹶不振的样子?放在其它月份,这妥妥的周销量冠军了都。”市场总监夏康成分析道。
“是啊,这还是在映煌娱乐的打压和刘天王新专辑刚上市的冲击之下,达到的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