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远东,是指阿富汗吗?那种小打小闹一年多了吧。&rdo;
&ldo;你的地理太差劲了,阿富汗在中亚,远东是清国,清国。&rdo;
&ldo;清国,我知道,瓷器和丝绸,没听说过他们会打仗。&rdo;
&ldo;你忘了蒙古人吗?黄色灾难,就是清国。&rdo;
&ldo;清国是蒙古人的国家吗?&rdo;
&ldo;别吵吵了,你们这群无知的军汉。&rdo;毛奇喝止住军官们,问:&ldo;哪里的消息?&rdo;
&ldo;我们教会的消息,清国的澳门有个叫郭士利的普鲁士人,他是路德教会的人。他一直和清国打交道,对那里的情形非常熟悉。&rdo;
&ldo;我还是不相信,这需要调查和确证。这需要在那里有个自己人。&rdo;戈本说
&ldo;向总参谋部打报告,派个参谋去看看。&rdo;
&ldo;普鲁士现在的国际地位不适合官方出面,这样太野心勃勃了。英国人会起疑心的,最好是一个没有官方身份的平民。&rdo;
平民,毛奇的目光无意识的梭巡了一下,并没有在现场就决定人选的打算。
&ldo;我去,&rdo;奥托站出来说,晃了晃手中的酒杯,&ldo;我和未婚妻去旅行,这很时髦,也很浪漫,对吧。顺便提醒一下诸位,我1836年在普鲁士军队志愿服役一年,有军事知识。&rdo;
毛奇仔细的盯着奥托看了一会,仿佛在核对他的背景,&ldo;好,你去,很合适。明天到我的旅馆来一下,我有些细节向你交代,奥托-爱德华德-里奥托德-冯-俾斯麦阁下。&rdo;
两更,呼唤红票、收藏
正文61主教
更新时间:2010-10-159:37:58本章字数:2410
12月12日
维也纳郊外,拿破仑战争时的奥地利名将,莱比锡会战时的反法联军总司令卡尔-菲利普-施瓦岑贝格元帅坟墓前面,五个三四十岁的人肃穆默哀。
正中一人四十岁,是施瓦岑贝格元帅的长子,费力德里希亲王,哈布斯堡皇帝费迪南一世的女婿,哈布斯堡王朝奥地利以外地区,比如波西米亚,奥属波兰,匈牙利,墨西哥等地的奥地利军队总司令官。
元帅次子卡尔-菲利普站在左侧,今年38岁,施瓦岑贝格家族的继承人,目前在皇家禁卫军中服役,已经是少将军衔。
元帅的三子埃德蒙-利奥波德站在最左边,30岁,是元帅出任驻法大使时期的成果,也已经成为准将,在总参谋部和皇家军事委员会任职。
在右边的是元帅的两个侄子,菲利克斯是国务秘书,宰相梅特捏的得力助手,被视为梅特捏的接班人。作为政治家他还很年轻,只有40岁。
而另一个侄子约翰-约瑟夫-塞莱斯廷走上了献身天主的道路,目前是备选红衣主教。
施瓦岑贝格元帅的子侄们,都还年轻,还有漫长的官僚之路等着他们去走。但由于父辈的余荫,他们已经能够对国策施加影响。施瓦岑贝格家族如同烈日当空,一举一动都会惹人注目。
平时这些人尽量避免私下来往,国务秘书和禁卫军中将私下接触?会产生流言的。
所以,宫廷政治盛行的国家都喜欢葬礼。葬礼由于其不吉的气氛,关注的人少得多,大人物们可以安静的谈点事情,扫墓也一样。
今天施瓦岑贝格元帅的子侄们就为他扫墓来了。
墓地里很清静,随从们被远远的支开了,可不能让他们打扰元帅的安眠。而子侄们选择在这里谈话,未免不是希望听听英灵的意见。
&ldo;普鲁士人又在搞小德意志了。&rdo;年长的大哥,费力德里希亲王说。
&ldo;小德意志&rdo;,把奥地利,以及他那堆乌七八糟的属国排除出德意志大家庭的阴谋,分割哈布斯堡天主教王朝的阴谋。
自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以来,普鲁士人坐在俄国沙皇的床上回到了柏林,就开始谋求在在中欧的独霸,试图吞并萨克森,把奥地利以及他的势力范围排挤出传统的德意志地区。
奥地利的梅特捏宰相和施瓦岑贝格元帅在1815年的维也纳和会上,挫败了普鲁士吞并萨克森的企图。但没能阻挡住普鲁士吞并莱茵三省。
普鲁士的势力已经从波罗的海延伸到了莱茵河,对奥地利形成了沉重的压力,巴登,符腾堡等奥地利的天主教兄弟邦国已经在和普鲁士眉来眼去,萨克森中的军国主义者忙着和普鲁士人统一军队体制,已经全然忘了是奥地利保卫了萨克森的独立。
奥地利皇帝并非胸无大志,但和常人所猜想的那样不同,他们并不愿意和新教的萨克森等德意志小邦以及普鲁士野蛮人组成统一的德意志,而是志在天国,将法国、西班牙和奥地利本身,以及中欧信奉天主教的波兰、巴登、符腾堡、波西米亚等等小邦,还有包括罗马在内的意大利地区统一起来,重现哈布斯堡王朝全盛时期的伟业。
或者说,神圣罗马帝国的&ldo;神圣&rdo;,就是指纯洁的天主教,而不包括新教和野蛮人杂质。
普鲁士人的&ldo;小德意志&rdo;,则和哈布斯堡的伟业争锋相对,争夺德意志地区中的天主教地区。
&ldo;科隆大教堂,天主教会的圣地之一,前几天为一个普鲁士新教军官举办了婚礼。&rdo;禁卫军中将补充说。
&ldo;局势越来越严重了,二十二年前,伯父就反对过普鲁士吞并莱茵地区,但英国人和俄国人却支持普鲁士人,现在,普鲁士人已经消化了莱茵区,连科隆的红衣主教都和他们妥协了。&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