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苦涩的摇头:“食堂做饭这一块,县里会根据学生人数的不同,给予老师200-500元的补贴。”
“他们现在都是正式或者实习编制,参加统一的教师绩效考核,虽然很残忍,但如果学生的各项考核成绩不够,他们的工资还会比很多老师低上一大截。”
“那。。。。。。”
叶霜有些犹豫。
明明来之前,宋义叮嘱她少说多看,遇事不要轻易表明态度。
但听到这些事情以后,她却有太多的问题想问。
沉吟了许久,叶霜还是问道:“那这些老师是自愿去的吗?”
张辉无奈道:“有一部分是自愿选择去支教的老师,另一部分是刚入编不久的新老师,根据学校的安排,或者是论资排辈,他们不得不去。”
“当然,我们也会要求学校与教师,达成一致协议,如果有老师确实不愿意去教学点执教,学校也不得勉强。”
“另外因为路程较远,部分地方的通村路,还没有做水泥硬化,所以大部分老师的日常吃住,都在学校。。。。。。”
听到这里。
叶霜有忍不住思绪飘飞。
宁静的小山村,一所学校、一位老师,白天能有三五位学生作伴。
但到了晚上,整个学校除了留守的老师,再无一人。
这似乎比所谓的青年守村人,还要孤独。
似乎知道叶霜心中所想,张辉又道:“好在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教学点长则五六年,短则两三年,就将彻底废弃。”
“到时候这些老师,就能重新回到乡中心小学任教,那里的教师环境会好一些。”
“那能够想办法,提高这些老师的待遇吗?”叶霜又问。
“可以,但是不建议。”
张辉再次给出了一个,让叶霜大吃一惊的答案。
李干事等人也若有所思。
不等叶霜继续提问,张辉主动解释道:“像木楠村这种情况,在我们县很普遍,周围的几个地市也都差不多,甚至有些乡镇的条件,还不如木楠乡。”
“县里财政虽然困难,但要说每月给这些老师提高一两千的工资,也不是完全办不到,但这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所有人都看向张辉,好奇他的下文。
“如果教学点的老师待遇,高于普通教师,就会有人因为钱,使用各种手段和关系,去竞争这些岗位。”
张辉试着用浅显的方式,向众人解释:“这样反倒让那些真正有情怀,有责任心,愿意为学生负责的老师,失去这样工作机会。”
“毕竟教学点的师生少,我们难以监督。老师负不负责,想把学生教成什么样,怎样去塑造孩子们的价值观,几乎全凭驻点老师的良心。”
“如果让一群只为钱的老师,到教学点去,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教育。”
话说到这个份上,叶霜已经明白了。
这就像有人说,为什么不能给环卫工人涨工资,是一样的道理。
如果他们的工资,从一千五涨到三五千,就会让那些有“关系”的人,抢到这个工作岗位。
然后,再外包给之前的那群环卫工人干。
虽然财政的支出多了。
但环卫工人拿到手里的钱,却一分也没增加。
如果涨工资后,还强制要求不允许外包干活。
那这群环卫工人,可能连保住这份工作的权利,都没有了。
虽然很讽刺,甚至这逻辑有点“邪”。
但现实的发展,已经无数次验证了人性。
汽车行进了两个多小时。
终于在连续拐弯后,来到了木楠乡小学的校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