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微臣参见夫人。&rdo;一见面,孟潜便躬身,用突厥语向他行礼问安道。
孟潜见过不少这样客居他乡的,无论是突厥还是汉人,都是难以听到身边有一句乡音。所以他向来惯常用对方的乡音打招呼,颇能够拉近两边的距离。
可面前这个戚夫人,周围一个说突厥语的都没有,此时听到自己用突厥话同他打招呼,竟是神色分毫未变。
&ldo;多礼了。&rdo;戚夫人神情如常地瞥了自己一眼,接着便看着自己,劈头盖脸地问道:&ldo;用汉语的老师怎么说?&rdo;
这话将孟潜问得愣了愣。
&ldo;夫人喊臣孟夫子就好。&rdo;孟潜道。
&ldo;不是说你。&rdo;戚断情瞥了他一眼,毫不犹豫地开口道。&ldo;我是问你,老师用汉语该怎么说?&rdo;
突厥语没有汉语那么久的历史,自然遣词造句也并没有汉语那么讲究。汉语对老师的叫法有许多样。可突厥语却只有一种,老师便是老师,再也没有别的词。
戚断情不等孟潜回答,便又补充道:&ldo;就是那种,如父如兄、言传身教、无微不至、亲密无间的老师。&rdo;
话说道这里,戚断情的嘴角不自觉地微微勾起,面上原本并不怎么和善的表情顿时被软化得温和且深情。
顿时觉得个中大有奥妙的孟潜本着一个不爱惹是生非的夫子本分,连忙若无其事地挪开目光:&ldo;夫人若遇上了这样的人,喊先生最是妥当。&rdo;
&ldo;先、生?&rdo;戚断情生硬地吐出这两个字,在口中过了几遍,总觉得有哪里不同,却又说不出来。他深深地将这读音记在了脑海里,接着又问道:&ldo;再没有别的叫法了?&rdo;
孟潜接着便想到了&ldo;师父&rdo;二字。但这向来是江湖中人常用的叫法,对于一个夫人平日里能接触到的文人权贵来讲,实在不太庄重。
夫人方接触汉语,多讲一个类似的词语容易弄混,日后用起来还总会失了分寸。于是孟潜便没说,只笑眯眯道:&ldo;相似的只有这个最合适了。&rdo;
戚断情点了点头。
接着,孟潜便抬手请他坐下,拿起自己带来的两卷书,将其中一本送到戚断情面前道:&ldo;夫人,臣近日思来想去,这本《增广贤文》最适合夫人开蒙所用。臣近日给夫人带了一本来,今日我们便从这一本书讲起。&rdo;
戚断情抬手请他在自己面前坐下,摇了摇头道:&ldo;你先教我,王爷的名字怎么个写法。&rdo;
&ldo;嗯……?&rdo;
&ldo;王爷的名字如何写来。&rdo;戚断情耐心地重复道。&ldo;乔易年三个字。&rdo;
&ldo;夫人,&lso;喬&rso;字笔画繁多,难以书写,等您学习一段时间汉语后,再学这字的写法不迟……&rdo;
&ldo;迟。&rdo;戚断情道。&ldo;你别管别的,就教我这三个字怎么写就好,回去我自己练,不耽误你讲课。&rdo;
这下,孟潜哪里还有拒绝的道理。这北方将军跟王爷伉俪情深,一上来尚不管其他,便要先将王爷的名字学会,他一个来教书的,哪里能从中作梗呢?
孟潜答应下来,在书桌前坐下,端端正正地用他那多年练出的魏碑楷体写下了乔易年三个字。
这繁体的乔字,还真的不怎么好写。
孟潜拿过旁边的毛边纸将纸上的墨迹蘸干,道:&ldo;这便是王爷的名讳了。&rdo;接着他便又在纸上写下了&ldo;磐之&rdo;二字,说道。&ldo;此乃王爷的字,平日里除圣上以外,难见有人喊王爷名字,向来是叫&lso;磐之&rso;的。王爷名中的&lso;易&rso;字意为……&rdo;
戚断情不耐烦再听他唠叨,一把将纸拿过来,把上面那墨迹位干的磐之两字撕了下去,端看这手上的那三个字:&ldo;不必了,名字足矣。&rdo;
乔易年是他的乔易年,但乔磐之便就是别人了。
面前这三个看起来丝毫没有意义的字,在戚断情眼睛里都变得情意绵绵了起来。
他端详了这字片刻,在心里将它细细地摹画了一遍,才小心收起。
&ldo;那么便开始讲吧,孟夫子。&rdo;戚断情道。
孟潜应下,将他方才的一番举动全都看在了眼里。他心想,这戚断情戚将军看起来是个铁血无情的英雄好汉,没想到却也是个情种。
这一日,孟潜教给他的什么&ldo;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rdo;的,戚断情过了脑子记住,便抛在脑后,唯有先生二字,他从送走了孟潜便开始念叨着,接着便迫不及待地跑到乔易年那儿,说给他听。
却不料乔易年的神情并没有他想象之中的惊喜,而是诧异地挑了挑眉,开口说了句他没太听懂的话。
&ldo;我不是你的先生,你该去喊孟夫子为先生。&rdo;
别的听不懂,戚断情却听懂了&ldo;孟夫子&rdo;三个字。他连忙摇头,又一次盯着乔易年笃定地喊道:&ldo;先生。&rdo;
孟夫子不是我的先生,你才是。
但可惜此时孟潜已然出了府,没法儿替戚断情翻译这句他急于说出口的话。
乔易年心想,这个人恐怕是今儿个才学了个新词,跑来炫耀呢。
乔易年便也不再同这个才学了两三句汉语的人计较,于是不置可否地勾唇笑了笑,拿起旁边的书来,扬声问顺喜道:&ldo;孟夫子替戚断情选的什么书讲?&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