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平安也拿到了《芬奇》具体的排片计划表。
之前举办的看片会,邀请了三十多家院线的代表前来观影,其中近百分之九十的院线都对这部电影产生了兴趣,安排了一定的排片量,只是各大院线给出的排片率各自不一。
具体排片率不用赘述,总的来说,各大院线安排的初期排片率还不错。
尤其是对于《芬奇》这种剧情片来说。
别以为院线代表喜欢《芬奇》这部电影,就一定会乖乖的安排高排片率。
电影市场可从来不会那么简单。
喜欢归喜欢,生意归生意,一码归一码。
看完电影,院线代表终究是要回归理智,用商业眼光去考量电影的。
如果拿地球上的电影举例:
无论在国内的豆瓣还是欧美各大主流电影评价榜单,《肖申克的救赎》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哪怕国内和国外的观影水平不同,但在这部电影的看法上,却是完全一致!
大家都喜欢《肖申克的救赎》。
这部电影的口碑在地球也确实算是最顶级水准了。
但另一个惊人的事实却是,《肖申克的救赎》上映后不但票房惨败,而且后来的奖项方面,也几乎是颗粒无收,虽然奖项方面也跟这部电影当时的对手同样非常强大有关……
其实这部电影的票房惨败不是孤例。
这就是很多带有文艺属性的剧情片现状。
观众去电影院?就是更倾向于那些商业大片!
这样的道理院线代表们不会不明白?
所以在结束《芬奇》看片会之后,那些院线代表愿意签约给排片?
其实是很难得的事情。
估计都是打着靠这部电影的口碑来换取观众票房的主意。
如果口碑无法换来票房,《芬奇》的评价再高,排片也只会慢慢降低直到下档。
当然。
相对来说,安可的一些铁杆粉丝才是最无私的。
在电影开启了宣传模式后,安可的网书账号评论区充满摇旗呐喊的声音:
“期待安可大神的新电影!六月十八号电影院见!”
“看剧照感觉画面真的好治愈啊,刚好最近心情不好,希望看完这部电影可以感受到温暖。”
“还用说?必须是极致的治愈和温暖!”
“不知为何,我总感觉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安可老师的电影?会不会和他的那些音乐作品一样讨人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