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峰深吸一口气,神色凝重,“不过幸好,我们手里有星团文明遗留的源核碎片,那是破解这些复杂频率的关键。”
两人分工明确,陆峰负责精神信号的数学模型重构与变频解密算法,纪老则专注于量子芯片设计与硬件集成。
陆峰在半透明的数字矩阵中穿梭,指尖划过无数数字方块,逐渐构建出一个包含多层变频解码器的复杂框架。
“看这段数据,”陆峰调出一个多维频谱,“她的精神波形频率随时间不断跳跃,利用心理预期效应制造幻象。”
纪老点头,“传统的频率滤波器没法准确识别,
我们需要建立基于‘心理反馈’的动态适应机制。模块必须能‘预测’幻象的变化规律,提前调整防御。”
两人对视一眼,紧张感弥漫全室。
“我准备用星团遗留的晶体制成神经调控芯片,
配合算法实现快速反馈与频率自适应,能在精神网络中形成反诱导场。”纪老说。
“极好,”陆峰笑了笑,“这次终于有实质突破了。”
研发的过程充满挑战。
他们连续几个昼夜无眠,陆峰用人工智能模拟无数次精神侵蚀场景,
不断调整算法参数,逼近Echo-bREAKER幻象频率的核心。
纪老则在实验室内反复测试量子芯片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芯片必须在微秒级响应,否则模块效果大打折扣。”纪老叹气说。
陆峰凝视着屏幕上不断刷新着的数据,“算法也要足够灵敏,
但不能误判蓝星精神战士的正常意识,否则可能引发精神防御崩溃。”
数日后,反诱导模块雏形终于完成。
陆峰和纪老将模块植入蓝星精神堡垒的主干节点,通过神行基地的量子通信网络实时同步更新。
“启动模块测试。”陆峰下令。
屏幕上,精神堡垒内部波动逐渐稳定,之前频繁出现的幻象扰动明显减少。
夏菲和孙晴的精神感应同步传来反馈——幻象攻击的强度骤降,精神迷宫的裂痕开始修复。
“这就是胜利的曙光。”纪老欣慰地说。
随后,陆峰召开紧急战略会议,将反诱导模块的工作原理与蓝星各国军方和精神战士详细讲解。
他强调,“反诱导模块不仅是防御工具,更是精神战线的主动防御兵器。未来我们会不断升级,使其能适应母脑的各种精神攻击策略。”
会议中,秦国柱将军提出,“模块能否结合地面作战指挥系统,实现精神与物质战场的联动?”
陆峰点头,“完全可行。我们计划打造全方位协同防御网,实现精神指挥与物质打击的无缝配合。”
与此同时,基地外,蓝星人民的心灵防线也在逐步筑牢。
精神堡垒的光辉如同无形的护盾,穿透星空,笼罩着蓝星每一个角落。
无数精神战士和普通民众的意识都在接受这场无声的守护,他们是这场抵抗中最坚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