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治更加腐败,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也趁机勒索百姓。”
“同时发誓从此以后再也不参加清朝的科举,等自己来开科取天下士。”
在他看来,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战败对大清朝来说,简直是无法接受的耻辱。
“根据后来太平天国的史书记载,当时洪秀全梦到的老先生就是上帝耶和华。”
“在洪秀全第三次没考上秀才之后,大病了一场。”
“公元1843年,29岁的洪秀全完成了他人生中第4次科举考试,这一次他仍然没能考中。”
雍正:英军数千兵力就能打得大清丢盔卸甲,大清的实力何至于此。
“相比之前,洪秀全显得略为平静,他只是把家里的经书都丢在了地上。”
英国派遣过来数千兵力还能轻而易举的打败大清帝国,这不得不说是对大清帝国的讽刺。
“在洪秀全的书堆中,他找到了一本叫做《劝世良言的小册子。”
“但他却说服了他的堂弟,名叫洪仁玕和远方亲戚冯云山。”
“同时鸦片的输入导致满清白银大量外流,劳动力日益衰竭,人民生活更加困苦艰难,不堪忍受煎熬的劳苦大众纷纷起义。”
“洪秀全是广东县人,曾多次到广州参加科举,可惜都没有考中。”
“折腾了20多天后,洪秀全清醒了过来。”
“而是上帝的儿子,是太平天子。”
“在1840年6月,英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史称鸦片战争。”
“1846年至1850年,河南、湖北、广西等地水灾、旱灾、虫灾等天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此时的世界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西方一些国家的工业革命蓬勃兴起,凭借着坚船利炮不断向外扩张。”
“书中关于反对偶像崇拜、强调信徒通过个人修行和日常的修行,而获得皈依上帝等论述,给洪秀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并结合之前的梦境,洪秀全从此不再承认是他父亲的儿子。”
“这本《劝世良言,以神道、人道、国俗、天文、地理为主要内容,旨在宣讲基督教教义。”
李隆基:朕要是没记错的话,就是这个洪秀全上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他对这個洪秀全的印象很深刻,之前天幕有播放过关于落榜生的视频。
这个洪秀全参加科举考试落榜,最终选择造反,在中华大地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
他之所以对洪秀全的事迹这么印象深刻,主要是洪秀全和黄巢的经历一样。
大唐末年的黄巢参加科举考试,最后也是落榜,回家之后就造反了。
他算是发现了,这些读书人一旦没有考中就会怨恨世道不公,选择用极端的方式报复。
他对洪秀全造反倒是不感兴趣,现在考虑的是怎么避免黄巢的出现。
可他思索片刻,无奈的发现这个问题是无解的,他不管怎么做也影响不了子孙后代。
除非大唐一直处于盛世,老百姓安居乐业,才不会出现农民造反。
可好像这一点极难做到,月有阴晴圆缺是世间真理,想要大唐盛世万古长存也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