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家里的事,她都没办法自己定夺下来。
比如,那位婉秋姑娘,还有武姑娘……
一想到这两个人,阿福的头都大了。
李固倒过来问她:&ldo;怎么了?有心事?&rdo;
&ldo;今天杨夫人来和我说放人的事……&rdo;
&ldo;嗯,有什么难为的?&rdo;
&ldo;紫玫她们年纪到了,到了该婚配的时候了。还有,那位琬秋姑娘……杨夫人说要给她也配门亲事,我觉得,有点别扭……&rdo;
李固就笑了:&ldo;嗯。你就是心肠软,要不给她些钱打发她走人好了。&rdo;
&ldo;倒不是心肠软。&rdo;阿福更头疼的是武姑娘的事:&ldo;还有我哥哥的事。&rdo;
这些天补药喝着,可是朱平贵一认定自己得了病,精神一下子就萎靡不振起来,胃口也不好。再这么几天,好人也得折腾的病了。杯弓蛇影可不就是这么来的?总想着自己有病,可不就真病了。
&ldo;我倒有个打算……正想和你商量。&rdo;
&ldo;嗯?&rdo;
&ldo;京城人多是非多,上次阿喜的事,还有这次武家的事,都是因此而起。说起来,我们的封邑在右安郡,虽然说是受封食邑,可是到现在还都没有去看过,那边的情形如何也并不清楚……&rdo;
阿福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意思:&ldo;你是说,让我哥过去?&rdo;
&ldo;嗯,也不是长驻在那里,一年中有个月待在那儿,对百姓民生经济情形心中有数,那边的资财入库押运这些事情也都要个可信可靠的人来打理,一时也找不到其他人了,所以他若过去,一来也能避开这些人和事,二来……&rdo;
真是个好主意!
一开始李固与阿福说过,拨一处田庄让朱平贵打理,阿福犹豫着,并没有答应。不过这次的提议,却正正好好,来的恰是时候。
&ldo;只是不知道他自己的意思如何。&rdo;
&ldo;他一定肯。&rdo;阿福了解他,朱平贵是个闲不住的人,所以现在天天好饭好菜加补药的养着,反而养的他越来越沉郁:&ldo;就是,这么一大摊子事,他恐怕应付不来。&rdo;
&ldo;这你不用担心。&rdo;李固说:&ldo;这些都有定例有成规,也自有经办的人,他若去了,也起个监看的用处就成了。&rdo;
李固与阿福商议过,先将朱平贵派出去,再来办武姑娘的事。
朱平贵先是有些犹豫,这么大的事别说他没经过,就是见也没见过啊。但是架不住李固温言劝慰,刘润在一旁又是激又是捧,他最后终于是点了头,只说:&ldo;家母……还有,与武家议定的亲事……&rdo;
&ldo;朱夫人那里还用得着朱爷担心么?有我们夫人在,朱夫人那儿您放一百个心。至于成家一事,等朱爷跑完趟差事回来,来年开春再办,正是好时候,对了,右安郡靠海,可有不少海外来的新鲜东西,南面的香料,木料,东面的金器,宝石,价格只有京城的两三成,若是采买一些回来做新婚用,倒也正相宜。&rdo;
刘润要忽悠起人来,那功力绝对是一流的,起码朱平贵现在心中就扎下了:要不到右安郡去走一遭,不弄些稀罕的东西回来,这京城他就没脸回,更加没脸去成亲。
阿福听着庆和转述经过的时候简直,简直……刘润巧言令色他可以理解,可是李固……
好吧,人都是会变的。
太平殿里那个沉默而清秀的少年,现在已经马上要变成一个狡诈油滑的政客王爷了。象朱平贵这样的老实人怎么可能是他们俩的对手呢!
阿福一边同情朱平贵一边暗自小心,这两个人单独哪一个她都能对付,但是如果站成一气,那估计谁也对付不了。
万万不能让他俩站到一块儿来糊弄自己。
已经定了放出去的人,杨夫人干脆俐落就办了,又补上来几个。阿福终于从刘润那里打听到紫玫喜欢的人是谁了,姓周,就是刘润说的侍卫里最拔尖儿的一个,可能是家居悠闲生活让阿福兹生了无穷的好奇心,知道是谁之后她更加好奇:他们是怎么,呃,勾搭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