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人已经不在了,可是信却刚刚收到。
这是周哲文写来的信:
他与咏诗每回通好几次电话,可是咏诗仍然坚持要他写信。
她把他写来的信,编了号码,珍藏起来。
将来,结了婚,生了孩子,待女儿大了,给她看。
噫,那才够意思呢。
没想到她与他的缘分只有那么一点点。
咏诗把脸伏在那封信上良久,才缓缓拆开来。
信很短,只是这样写:“咏诗,这一连串的面试笔试简直要了我的命,我厌恶这种学习生涯,我理想职业并非成为一个外科医生,可是为着责任不得不那样做。自手术室出来,看到月亮如银盘般光耀美丽,天地在等待我们,我们却为名利忙碌得抬不起头来,多么讽刺,咏诗,我想念你,言语不能表达我心思一二。”
他的信从不署名,抒情得不似他平日为人。
每个人都有几副心肠,周哲文的信表露了他灵魂深处的情意。
往日,咏诗会忙不迭回他的信,可是今日,回信已无法递交。
她拨电话到周家,帼仪前来接听,她的声音非常疲倦冷淡。
咏诗问:“意外是怎么发生的?”
帼仪不愿多说:“我不在场,我不清楚。”
“我也有权知道,请告诉我。”
帼仪忽然发起脾气来,“你是外人,你怎么会明白我们的心情?三两年后,你会淡忘此事,你会结婚生子,可是他亲人的心身有极大部分将永远随他而逝,你并不了解我们的伤痛。”
周帼仪挂断了电话。
咏诗并不怪她。
她说得全对。
创伤迟早愈合,生活很快恢复正常,她只是他的女朋友,两人且已有年没有见面,在他赴美那日,咏诗就没看好过这一段感情。
人在情在,人亡情亡。
那一夜,咏诗在家坐到天亮。
第二第三夜,亦复如此。
不消一个星期,咏诗已带着两个黑眼圈做人。
她到医生处取了药回来。
傍晚时分,咏诗到周家探访。
周太太带病出来招呼咏诗。
两个女子都没有话。
周帼仪告诉咏诗:“家母想休息,你请回吧。”
咏诗知道这已是她最后一次来周家,无限酸痛,缓缓站起离去
那天晚上,她同自己说:“咏诗,忘记过去,要走的路还十分遥远。”
服了药,她沉睡过去。
是电话铃把她惊醒。
咏诗勉强撑起来,睡得迷糊,取起听筒,便问:“是哲文吗”,猛然忆起,哲文已经不在这世上,心头剧痛,也顾不得对方是谁,便饮泣起来。
对方十分容忍,半晌才轻轻说:“咏诗,我姓冯,我们已通过电话。”
是,他是哲文的同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