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乾隆在执政的第一年就恢复了耕籍大典前耐饥三日的祖制,也许是意味深长的。他想告诉百官们什么,自是不言自明。然而,他的巨子们能否熬得过这只能靠米汤果腹的三天么?这连乾隆自己也心中无底……”
3.养心殿膳房。日。
红柱上,那贴着的“俭”字金光闪闪。宽大的膳桌上,也唯有一只空空的小碗。
乾隆静坐在龙椅上,面对着空碗,闭着眼睛。张公公和李小山恭候在一旁。
乾隆:“今日是耐饥的头一天,乾清宫那儿,都还好吧?”
张公公:“回主子爷,奴才已去看过,百官们都挺坐得住的。”
乾隆:“这就好。朕恢复祖制的苦心,他们是领会了。”
张公公给李小山丢了个眼色。李小山趋上一步,小心地道:“主子爷,依礼部的安排,打坐耐饥的官员,每日供一碗照影儿五谷汤。礼部的大人都在门外候着,等着主子爷下旨,才敢上太和门的丹下那石匾里去取五谷,熬了汤,好给乾清门送去。”
乾隆:“丹之下储存五谷,是圣祖爷为了让圣子神孙们能时常想起五谷之重,不忘稼墙之艰。用那儿的五谷熬汤喝,也合了朕的意思。告知礼部的人,让他们好生开取,不要撒落了。”
李小山:“奴才这就去传旨。”乾隆:“朕的五谷汤,不必另熬了,与文武百官同使一个大桶,勺一碗来就是。”
李小山:“奴才明白!”
4.太和门。日。
宫乐齐鸣。两列礼部的官员一身鲜服,扛着一口覆盖着明黄色绸布的木桶,合着官乐的节奏,神色肃然地走向丹。礼部司官高声唱:“乾隆元年,耕籍大典!开启储谷,天下丰捻!”
两官员将丹下的石壁打开,露出一口巨大的石匾。司官唱:“齐——跪!”
官员们啪啪打下马蹄袖,齐刷刷跪下。
一官员取出一只裹了黄绸的小斗,往石匾里挖去。满满一斗五谷被挖了出来。
五谷倾入木桶。司官高唱:“东方富足!再——取——!”
又一斗五谷倾入木桶。司官再唱:“南方富足!再——取——!”
木桶里五谷如泻。司官的声音:“西方富足……北方富足……天下富足……封——仓——!”
宫乐声铺天盖地。
5.御膳伙房。日。
五谷哗的倾入一口盛满清水的大锅。一把大铜铲往锅里搅了三圈,大锅盖轰然合上!锻木大柴在锅底熊熊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