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没说什么,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又原路退回到黑暗之中。段虎负手而立,举目望向祭典广场的方向,心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眼神却越来越冷,几乎达到了冰点。
段虎等了一夜,边山族的使者都没有来,后来到了清晨的时候,大长老派出的信使带着一封边山族族长的信件回来,他立刻呈上给段虎。信件中说他边山族乃是大秦前朝周朝的遗民,不合适在大秦的土地上与大秦的官员谈判,如果段虎要谈判的话,就去他们在恒连山脉大森林的边山族营地谈好了。信中语气之强硬段虎从所未见,而且信中还提到了从火熊那里得到的金银财物,用极为轻蔑不屑的口气对段虎表示感谢,感谢他牵制住了火熊的人,让他们可以从容的取走财物。
看完这封信后,段虎怒极反笑,将信件拍在桌子上,立刻下令,靖州各部地方府兵全面封锁恒连山脉的出入要道,禁止任何边山族进入靖州各地郡县,并下通告禁止任何个人或者商户卖柴米油盐等日用物品和铁器给边山族,违领着视同谋反,诛杀九族。同时他还下令让六扇门、宁帮和四方车行从旁密切监视,一有动静可先斩后奏。
这道以北行道行军大总管的身份下达的将令一出,靖州所有各级官员全都严肃的执行着,但是大多数人都认为这只不过是段虎一时兴起所发的将令。毕竟靖州的商户们跟边山族做生意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大多数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就算是在大秦与边山族关系最为紧张的时候,民间商贸往来也没有断绝,所以这些靖州商户就理所当然的按照以前的惯例,非常严格的执行了几天,等到段虎在连城寨应付北疆异族的时候,继续暗中与边山族做着各种交易。
然而他们又怎么知道这次和以往极为不同,在他们交易物品的时候,便立刻被埋伏好的六扇门中人和从别的郡府抽调的精兵给抓住,此后半个月内,因为此道将令被灭掉的家族就多达十几个,各级官吏八百多人,处死的人数高达四万多,段虎屠夫之名再次惊动大秦朝野。直到这时那些靖州的商户们才明白,段虎这次是玩真的,靖州顿时出现了一股迁居潮,不管是商户、世家,还是平民,总之在恒连山脉附近的所有人为了避免受到无辜牵连,全都从他们的村落、郡城迁走,恒连山脉外围将近两百多里的范围成了荒芜人烟之地。
如今整个连山族被完完全全的困在了恒连山脉大森林里,他们现在只有两条活路可以走,第一条就是冒险翻越恒连山脉进入北疆境内,第二条就是从恒连山脉出来,向段虎求饶,否则的话他们便会被段虎活活的逼死在恒连山脉里面。他们的存盐过不了多久就会消耗殆尽,没有盐吃的话,他们便会浑身无力,到时段虎即便派出一支普通的府兵也可以轻易的将其拿下。
正文第277章
孟九通过血杀祭成为铁赞族的新英雄所带来的效应,远远超过的段虎的想象,他不单单获得了众多铁赞族人的敬仰,连带段虎的威望也水涨船高,段虎的神奇发迹史迅速在铁赞族传播开来,直接导致了族中的年轻人第二天清晨,违背了长老们的禁令,跑到军营附近要求加入段虎的大军。段虎也正好趁此机会重组铁赞轻骑,将铁赞轻骑全都换成了年轻力壮、善于骑射的铁赞族人,虽然最后铁赞轻骑减员到了四千多人,但是战力却增加了不止一倍。
这支新成立的铁赞轻骑段虎将其交给了拈八鲁率领,至于乐山因为他已经继任族长,而且铁赞族内暗潮汹涌,所以段虎特地将其留在铁赞族内让其争夺权力,并且迅速的组建了一支五万人的铁赞防卫军,交给他指挥。同时段虎还以朝廷名义,授予了这支军队合法的地位,另外还下令将铁赞族内各个部落的战斗编制限制在了一百人以内,如此一来只要乐山完全控制这支防卫军,那么那些长老们想要作乱,也要考虑一下有没有足够的兵力。
到了次日清晨时刻,黑熊等扞死亲卫们已经将段虎所需要的消息全都打探到了,不但如此他们还获得了一些意外的好处。在五名长老中唯一真心认为铁赞一族应该归并大秦的只有二长老,这并非他的思想已经开明到了那种不计得失的地步,而是他的血统使得他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
在五名长老之中只有他的血统最为稀薄,身上流着的血液大部分都是中原人和大勒氏的血脉,只有很少一部分是铁赞族血脉,他之所以能够当上长老主要是因为他的这个姓氏。长老是世袭制,每一任长老在临死前都会指定一个自己家族里的人做为继任者,如果没有指定,则由家族长子继任,二长老家中族裔稀薄,一直都是单传,没有旁支,到了他这一代只有他一个独子,不得已之下才让他继任大长老一致。
在整个长老会中,最为注重血脉的是四长老,他们整个家族对于血脉的认知几乎已经到了偏执的地步了,与他们家族结亲的人必须是族中的贵族,而且古姓氏必须与其是一脉相承。这样苛刻的条件就使得他的家族找不到新鲜的血缘,不得不和自己的表亲结合,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形儿和夭折儿的增多,虽然他的家族是长老会中最大的家族,但这样折腾过后,其家族的人口几乎与大长老的家族齐平,对长老会的控制力也逐渐转移到了大长老手中。
即使这样他这种对血缘血脉的偏执认知,竟然会有人对其崇拜,三长老和五长老都是他血脉论的忠实信徒,他们三人都认为他们应该在寻回割龙刀之后,应该立刻离开大秦国土,回到北疆异族,让铁赞一族重新在异族中获得他原来的地位。这种近乎白痴的计划当然不可能得到族人的认同,且不说铁赞一族在大秦百余年,族内九成以上的族人都直接或间接的与大秦人结亲,这些人已经适应了大秦的生活,对于北疆都只在族里的传说中听到过,没有人愿意回到那块苦寒之地,过那种苦日子。就算他们全部同意回到北疆,那么那个北疆王族扶植起来的傀儡铁赞一族又怎么办呢?王族和北疆铁赞族会这么轻易的将他们族长会中的地位拱手相让吗?这种一想就透的结果,他们就是不愿意去面对,随后他们只能将族人对他们计划的不屑转嫁到二长老身上,令到二长老在长老会中备受他们欺辱,这也使得二长老更加坚定了要归顺大秦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