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原大地之上修建起了无数座千秋祠。
各地的千秋祠虽然只是记录了当地的忠烈之士,但是各地的百姓也依旧在正月十六这一天到千秋祠进行祭祀。
每一个地方的千秋祠都由专人进行修缮,平日里也并没有废弃,而是全天进行开放,随时供当地的百姓瞻仰英烈。
并且在男子二十岁及冠之后,也必须得在父母亲朋的陪同下前往千秋祠进行朝拜。
千秋陵的内部依旧还在进行挖掘,纵横交错,修建了无数的通道,而在这些通道的上面挖出了一个又一个凹槽。
在凹槽之上大体上只能够摆放下一个排位,最多再多上一坛子骨灰。
一些长安的烈士家属也已经自发的将他们的儿子与丈夫的灵位与骨灰送了过来。
他们的亲人虽然已经战死沙场,但他们依旧希望他们的亲人永世守护着这片土地。
然而在祭祀结束之后,脊背佝偻的李儒却是找到了董默。
“主公,千秋陵,少了一个人!”
李儒的目光有些赤红,他目光灼灼的盯着自己对面的董默,眸光中带着些许的悲愤。
千秋祠中有诸多英烈,卢植郑玄陈忌尚且在其中,但是却独独少了董默之祖父,李儒之岳父,董氏集团之开创者——董卓。
在听到了李儒的话语之时,董默的目光也有些赤红。
良久之后他方才开口说道:“我与祖父的心愿尚未达成,这个时候不便请祖父进入千秋陵。”
言语到了此处的时候,他的声音已悄然有些沙哑。
他又何尝不想把董卓也搬进千秋陵,但是当初董卓为了他杀的洛阳与长安人头滚滚,哪怕杀的都是一些与董家作对的世家,也依旧留下了深深的骂名。
凭借着他的权势,自然可以将自己的祖父搬进千秋陵中。
但是他一旦这么做了,便很有可能会引发一部分人的恶感。
也会有人借机攻击董家,质疑董默修建千秋陵的目的是为了替董卓洗刷骂名。
而一旦千秋陵受到质疑,它便会失去它该有的作用。
故而董默的心底虽然痛苦,但是他却并没有直接将董卓搬进千秋陵。
李儒也是当世之智者,如何看不明白其中的关键。
但是现如今的他已经老了,他觉得自己也活不了多长时间了。
人到了将要老去的时候,难免会变得有些感情用事。
他越发的思念自家的岳父,越发的怀念与岳父在一起谋划天下的豪情壮志。
他知道岳父身上背负着诸多骂名,确实是不便进入千秋陵。
但他依旧忍不住对董默给予了质疑,因为董卓身上的骂名有一半都是为了董默。
李儒也知道董默是在搪塞自己,他向着董默拱手拜了一拜,而后开口说道:“老臣年事已高,身体已经大不如前。想要趁着最后还能够动弹,前往岳父大人的陵前陪伴他老人家一段时间,希望主公能够恩准。”
垂拱二十年正月十七日,李儒请辞于相府。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