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王爷站起来,看着皇帝说,&ldo;皇上,臣弟只是觉得……如今皇上应该派兵马前往新川,边陲小国不断骚扰,那是在试探朝廷的能力,要是朝廷坐视不管,他们只会越来越猖狂。&rdo;
&ldo;新川虽然并不富强,带来不了多少的利益,可是那里的百姓也是有想法的,如今他们估计已经对朝廷失望了,这时候皇上要是还不派兵马前往,恐怕要失了民心,到时候老百姓联合起来反抗朝廷,可就不是那么容易能控制得住的场面了。&rdo;
皇帝一听这话,倒是愣了一下,&ldo;九弟说这话是什么意思?&rdo;
&ldo;臣弟只是实事求是,给皇上提个醒。&rdo;九王爷其实已经听说了,新川百姓现在自发的抗敌入侵,已经集合起来,有一定的力量。
现在他们是一致对外对抗敌人,可要是有一天,他们的矛头指向了朝廷,到时候又该怎么办?
大概对于皇帝来说,区区小民不足为惧,就算是到了百姓反抗的时候,再派军队过去镇压也是一样的。
皇帝勾了勾唇,不在意的说,&ldo;如果九弟进宫来只是想说这个,那现在就可以回去了,朕不跟你计较这些。&rdo;
九王爷不肯就这样无功而返,看着皇帝的背影,他终于还是说出了那句话,&ldo;皇上不派兵马去新川,是因为惧怕韩将军吗?&rdo;
皇帝原本转身要走,结果听到这话,立马顿住了脚步,脸色变得很不好看,回过头来,死死地瞪着九王爷,&ldo;九弟,你可知对朕说这样的话是什么罪名吗?朕贵为天子,岂是容你质疑的?&rdo;
&ldo;惧怕?朕何曾惧怕过什么?韩渊不过就是臣子,朕会怕他?&rdo;
到底怕不怕他心里其实很清楚,现在这么生气,不过就是被人戳中了痛脚,恼羞成怒罢了。
九王爷抿了抿唇,低下头,到底还是没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ldo;九弟,你应该比朕清楚,当年那件事可是你去办的,现在人都已经没了,韩渊就是有再大的能耐,又能翻出什么浪花来,朕如何会怕的?&rdo;
九王爷很想说,皇上,你不知道啊,其实彻儿……根本就没有死。
九王爷这一次入宫的出发点就是为了国家安稳,所以才冒着被杀头的风险向皇帝谏言,现在皇帝这个态度,让他意识到要让皇帝回心转意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过……彻儿还活着,他是不是也应该不要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皇帝的身上?
他其实心里也清楚,现在的皇帝并不适合坐上这个位置,当初若不是那一场政变,现在做皇帝的绝不是这个人。
这一生已经过去了大半,九王爷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理想,国泰民安就是他最后的愿望。
就是在这一瞬间,他心里忽然做好了决定,朝着皇帝磕了一个头。
&ldo;皇上,这件事是臣弟想错了,臣弟今日不该进宫来让皇上烦心,臣弟这就离开,还请皇上不要怪罪。&rdo;
皇帝看着他,脸上的意味不明,过了一会儿才伸手扶起了他。
&ldo;九弟,你和朕虽然是堂兄弟,可是朕对你如何,你心里应该是知道的,当年的事你办的很好,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既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就不要再提,这件事让别人知道了,对你也没有好处,你说是不是?&rdo;
皇帝这话已经有了威胁的意思,九王爷不至于听不出来,他微微一笑,点头,&ldo;皇上,臣弟心里都明白,多谢皇上提点。&rdo;
是的,他心里都明白,现在全都明白了。
九王爷躬身退下,在离开大殿之后,脸上忽然出现一个笑容,也许这天下当真是该换一番景象了。
皇帝最后做的决定就是,依旧拒绝往新川派兵马,现在的计划还是让韩渊稳住情势,不要主动挑起战火,不要让新川百姓再次陷入战争当中。
听起来倒像是为了新川百姓考虑,其实到底是怎么想的,双方心里都清楚。
第1490章忧心忡忡
皇帝对奏折的批复是在韩渊和明朗决定借着这股东风起事之后,当时他们并没有这么想,还是觉得时机未到,所以才上了这封奏折。
这些日子韩渊一直都在后悔,要是皇帝想明白了,往新川派了兵马,这一次的机会怕是要浪费了。
有朝廷的兵马在,就算是韩渊能够指挥,短时间内也没办法让所有人跟他们一条心。
不过好在结果是好的,皇帝拒绝了,正好合了他们的心意。
这大概就是上天的意思吧,让他们借着这股东风完成大业,这些年来的筹谋终究是到了要实现的这一天,是成是败都在这一回了。
在等待着大业将成的同时,他们的心里也非常紧张。
那几个小国虽然是不成气候,但是人在被逼到死角的时候,什么都能做的出来。
虽然只是几个小国,人并不算多,但是新川和对方比起来,也没什么优势。
现在已经接近年底,谁也不知道这场大战会在年前爆发,还是在过了年之后才爆发。
一旦对方挑起了战火,这边必定要积极回应,总不能让人欺负到头上来。
而这一次韩家父子多年以来练的兵马就要派上用场了,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他们将正式和皇帝作对,彻底没了回头路。
而新川这边的兵马做好准备的同时,其他各地的兵马也纷纷整装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