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明月东升西落的原因 > 第226章(第1页)

第226章(第1页)

&ldo;熊廷弼这回算是兼顾到辽河以东了。这次派的人马,想必只是防御性的,并无其它用意。这到镇江的四千人,到现在都还在路上,可见有多慢。哨探跟了一天,这四千里面,算得上身体好的,不足一千。&rdo;

苏翎自己也取了块熊肉,小口地吃着,听赵毅成这么说完,在心里估摸着形势。

&ldo;这么说,熊廷弼要的兵已经到了?&rdo;苏翎问。

赵毅成摇摇头,说道:&ldo;辽阳城倒是盛传到了多少兵马,但实际上未必如此。哨探们这几个月只看到不到三万人进入辽阳城。&rdo;

&ldo;往朝鲜的特使呢?&rdo;

&ldo;每月都有一批,还是一样大张旗鼓。&rdo;赵毅成说。

&ldo;这么说还是虚张声势?&rdo;苏翎脸上带出一丝笑意。

赵毅成想了想,说:&ldo;辽阳城正在召集人手,看样子是准备在开春后修固城墙。据说,熊廷弼曾带人直奔抚顺关口,当着后金守军的面大摇大摆地走了一趟。努尔哈赤果然命人加固关口防卫,增派兵马。&rdo;

&ldo;这熊廷弼到还真是有胆子。&rdo;苏翎不由得赞了一句。

&ldo;入冬前,辽阳城外便新开挖了壕沟三道,每道阔三丈,深二丈,中灌河水,并在城西、北、东壕外再筑大堤,蓄水阻敌。熊廷弼大约嫌这些还不够,还要修固。&rdo;

&ldo;粮草呢?&rdo;苏翎问。

&ldo;据说熊廷弼几乎是天天上奏催讨,海陆两地都在陆续启运,不过,海船不多,这陆运的大车也缺,辽东那几万兵马的需用,还是很缺。从辽东都司经历司下属的一个书吏那里打听到,辽东的军饷仅仅可以维持一个月,仓谷都快空了。这个消息虽然不能证实,但还是可信的。如今粮荒已开始波及到辽东军马,大哥,你猜辽阳城内都是什么价?&rdo;

苏翎摇摇头,只管看着赵毅成,听他细说。

&ldo;辽阳城市内的小米、黄豆每斗值二钱七分,草一束值二分五厘,柴一束值一分五厘。可辽东营内的兵饷,每个军卒一日连人带马用费需一钱三分或一钱四分,而发给的饷银,每日人、马合计只有八分钱,每日要少七,八分。&rdo;

苏翎虽早有预料,但对这实实在在的物价,也略略感到惊奇,这价格可涨得岂止一倍?靠辽东北本地补给是不可能做到的,依旧仰仗关内的军运粮饷。这军营尚能如此,那些百姓呢?

&ldo;这些日子逃荒过来的大约有多少?&rdo;苏翎问。

&ldo;五六千人是有的。都分散在各个村子里,我们只能给些粥喝,多余的也没有。不过,身强力壮的已经收补入营。其余的,就看他们自己能熬多久了。&rdo;赵毅成说道。

&ldo;辽阳的营伍中可有逃散的?&rdo;苏翎问。

&ldo;每天都有。熊廷弼尽管拿出尚方宝剑斩了几个逃官,可就挡不住。最近粮饷不足,已经有兵士抢劫百姓的事发生。&rdo;赵毅成答道。

苏翎联想起最近这次派驻兵马一事,说道:&ldo;这么说,这几千人派出来,也有分散就食的意思了。&rdo;

按说熊廷弼一入辽东,除了辽阳、沈阳为辽东心腹,这镇江堡一带,也是十分重要的。可那时熊廷弼手里没兵,这会儿有兵了,却粮饷不足。这日子,可是难过的紧。

&ldo;另外,徐熙传回来的消息说,熊廷弼想赞画刘国缙为督军,增补各兵备道官员,以分地防守。但皇上却留中不发,朝廷上又开始议论再次加征辽饷。&rdo;赵毅成说道。

苏翎看着燃烧正旺的篝火出神,心中琢磨着熊廷弼的窘境。这辽东经略熊廷弼依旧是稳扎稳打,现在看来,他已经稳住了辽东的形势,至少努尔哈赤不能够再轻易地创下连下两城的战绩。这次还能抽出部分兵力卫护镇江堡、瑷阳、清河,是想继续维持辽东以往的防线,然后等兵马到齐,再来一次萨尔浒之战。可这十八万兵几时才能到齐?这粮饷又何时才能筹够?

&ldo;熊廷弼若不是性子古怪&rdo;苏翎缓缓说道,&ldo;说不定会与咱们联系,利用一下我们这些弃民、逃军。&rdo;

&ldo;只怕他还是看不上我们吧。&rdo;赵毅成不屑地说道。

&ldo;不管朝廷看不看得上,我们在这中间插着,辽东都司可以暂时不惧努尔哈赤袭击镇江、金州,不过,辽东还不知道我们究竟头多少人马,可能他们不这么认为;那努尔哈赤也暂时不必担心朝鲜的夹击。这或许是这两方都暂时不动我们的主要原因。&rdo;苏翎慢慢地将心中所想说出来。

&ldo;辽阳真的缺粮至此,再有半月得不到缓解,怕是镇江堡的冯伯灵就该再来一次了。&rdo;苏翎说道。

赵毅成听了,默默在心里琢磨,苏翎所说,很有可能成为事实。

&ldo;若是这样,那努尔哈赤呢?&rdo;赵毅成很快想到了另一面。

【收藏、推荐,谢谢鼓励】

第一卷辽东轶事‐第四卷铁骑夺金

第二十四章海上将军

万历四十八年正月十五,风雪未歇,镇江堡三江连号的主人,最近两年突然暴富的胡德昌,带着一溜长长的商队,一路顶着鹅毛大雪抵达宽甸堡。

这次胡德昌带来一千石稻米,还有装在近百辆大车上、被遮掩得十分严实的神秘货物。大米是一位来自朝鲜对岸的陌生米商提供的,此人到了镇江堡直接找到三江总号,将一小口袋大米扔到柜台上,张嘴便开价三两银子一石。平心而论,这价格并不算高,在这个正月粮荒正盛的光景,便是有银子也难以买到这般上好的大米。胡德昌财大气粗,还价二两五钱一石,有多少都要。那陌生米商打量了片刻,便即爽快地成交。第二日,便现银现货,两下交割清楚。这般手笔,也唯有胡德昌与那位不知来历的陌生人做得出。要知道镇江堡内的米粮已经是有价无市,即便是镇江堡四周的农庄里有过多的余粮,也没人在这个时候去赚什么银子。粮食始终是大明百姓的命根子,在春季粮荒时,可比银子好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