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大时代之1900 > 第一百六十六章 民可使由之(第2页)

第一百六十六章 民可使由之(第2页)

转过了拐角,京师就是另一片气象了,变乱之中被摧毁的一处废墟上,上万人挤成了一团,正在争抢使馆区派发的粮食。

听到这一幕与看到这一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李大成在贝勒府中,听到这样的消息后,想藉此点拨一下老李,可见了这样的场面,李大成脑中的一些记忆,与这一幕重叠了,非洲!以后的非洲,不就是这样的场景吗?

这是哪里?这是华夏的国都呐!堂堂大清,泱泱中华,帝都百姓,跟乞丐一样,伸出双手乞求些许果腹之物,可怜!可悲!可叹呐……

这一幕,对李鸿章的触动却不大,纵横三十年,经历过太平天国、北方剿捻、西北回乱、丁戊奇荒,这些对李鸿章来说,太过司空见惯了。

“中堂大人,若老毛子在东三省用这样的法子……”

站到李鸿章的角度想了一下,回想了这三十年大清百姓经历的磨难,李大成也释然了,自道光朝开始,风调雨顺这个词儿,就与大清没什么瓜葛了,处处变乱处处灾荒,京津之乱,从李鸿章的角度来看,确实没什么的。

“唉……不用老毛子使这样的手段,咱们自家人就会给他出这样的主意。

小老弟,你的心意老李明白了,还是那句话,有些事儿人力难为呐!”

扫了几眼之后,李鸿章转出拐角,一边走一边给了李二神将答复,这个时候,李鸿章也有些看不清这李二神将了。津沽一战,李二神将给他的印象就是阴险毒辣,李二神将与忧国忧民这四个字是不沾边儿的。

“中堂大人,我要说自个儿的所作所为,是为国为民您信吗?”

跟着李鸿章转出拐角。李大成在一处宅院门口的石鼓上坐定,突兀的问了这么一句。

“哦……为国为民?”

听了李二神将的突兀一问,李鸿章呆了一下,也照着李大成的样子,在另一个石鼓上坐稳,嘴里沉吟了起来。

升官发财、图谋大清。这李二神将在京津所为,确实跟这些不搭调,若说他是为国为民,津沽一战,死伤四十余万。毁掉村镇无数,大好的津门也毁于战火,这些与为国为民也是不搭调的。

“中堂大人不信?”

李大成有此一问,也是被刚刚的场面触动了,刚刚那一幕在他眼中,大清的百姓,就是群有奶便是娘的玩意儿,气节何在?骨气何在?

转头一想。这气节、骨气,也不是什么好玩意儿,吃了上顿儿没下顿儿。穷的卖老婆孩子,活到这个份儿上了,还谈什么气节与骨气呢?

华夏百姓没有气节与骨气吗?吃饱了再看!吃不饱穿不暖的前提之下,活着或许更重要一些吧?

“信了八分!

小兄弟,你的心思,老李大体明白了。你这样的学生,老李没资格教。但作为老前辈,一丁点儿的金玉良言还是有的。今天就给你一句:‘民可使由之!’

老李也不算是个正经的读书人,看这经典也就不那么恭敬,这话说的虽有些偏颇,但也算一语中的,小老弟若是能悟明白这五个字,许多事儿怕是都办得成!”

不说别的,就说李二神将那一身伤吧!不是为国为民,哪个会这么不要命的玩?

李大成身上的伤,李鸿章也通过自己的渠道了解过,人几乎都被打烂了,这对一军统帅来说,近乎不可能。

李二神将,不是聂士成、罗荣光那样需要靠在前线的一军统帅,而是总揽三十万振威军的大帅呐!他能在津门打到那种程度,古今难寻这样的大帅。

想完这些,李鸿章也不藏私,稍微点拨了一下李二神将,民可使由之,在李鸿章看来,委实是金玉良言。

“民可使由之?民可使由之?下面是什么?”

“不可使知之!”

“哦……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是论语里的话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