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娘带着夏到,加上秉辰的两个小厮。
茵华带着立秋,加上小满和许栓子。
每组面前一堆账册,摆开算盘,噼里啪啦地开始核账。
缺了人磨豆浆,周阿公只好请了两个短工来推磨。
第三天,舜华约袁族长去赤湖边,视察荒地,看看今年的种植情况。
到码头镇,袁四爷听说去赤湖边看地,也兴致勃勃地跟了过去。
“华姐儿,你家周二田卖的豆腐,老头子我可吃了不少呐,哈哈哈。”袁四爷还是一贯的大嗓门。
“四爷爷喜欢就好,听说,今年还能收不少呢。”舜华欢喜地说。
袁族长却叹道:“磨豆腐能用多少豆子?我家的还堆在仓库里,正准备低价卖掉呢。”
袁四爷说:“卖掉多可惜?让华姐儿想想办法呀,这丫头总有办法的。”
舜华说:“是啊,卖掉可可惜了。”
后世,大豆最大的去处,是用来榨油。但是,后世的品种,是经过培育改良的。
舜华不知道这时代的品种,含油率怎么样,但可以试试嘛。
“大爷爷,回头你送两百斤豆子,去油坊看看,能不能榨油,舜华听说,那豆子可以榨油,咱们试试呗。”
“真的?”袁族长和袁四爷都吃惊地望向她,“这豆子能榨出油?”
油在这时代,可是金贵的东西。
“榨完油的豆粕,是养猪的好饲料呢,比豆渣还好。”舜华说。
袁四爷摇头叹息:“秀才的祖上积了多少德,才生出这么一个聪明的女儿!”
心里想:可惜不是男伢子,否则,袁氏族人都要沾她的光。
又一想:现在,袁氏不也在沾她的光吗?
去年那么大的天灾,袁家村没有人饿肚子,还不是因为有许多人出去做工,有钱买粮食救命吗?
工作的机会是谁给的?不就是面前这个聪明的小姑娘吗?
这样一想,袁四爷的心里又释然了,男儿又怎样?族长家的两个儿子,倒是出息了,可曾给村里做了一件好事儿?
想到此,袁四爷就说:“大哥,禹伢子和奎伢子,你也该关心关心他们了。
禹伢子在北京还好,奎伢子在西北那边,听说常有鞑子侵扰,你给跑跑,能调离那个地方也好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话勾起了袁族长的心事,他也有好多年没见到两家人了,好几个新出生的孙子孙女,他都没有见过。
“老夫也很想他们,很想去北京看看禹伢子一家。”袁族长说,“族里这么多事,哪里走得开?”